大连老铁山秋季猛禽监测收官,多项数据再创历史新高

83天记录31个“千猛日”

2025年11月21日

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徐婷 图 王小平

本报讯 11月15日下午,随着最后一只雀鹰的监测数据记录在表,2025年度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秋季猛禽监测工作正式落下帷幕。作为中国大陆第一观猛胜地,这个秋季,老铁山以贯穿全程的迁徙盛宴,生动展现了自然生命的自由壮阔。

回顾2025年秋季迁徙季,老铁山全程亮点纷呈:8月25日监测启动即迎来鹃头蜂鹰、鹰雕等珍稀猛禽的惊艳亮相,迁徙大幕拉开精彩序章;十月,“万猛齐飞”“鹰柱盘旋”“鹰河流淌”的震撼场景接连上演;监测后期,林雕、棕腹隼雕等珍稀猛禽重磅登场,为今秋监测再添惊喜。

最终统计显示,在83天观测周期内共记录日行性猛禽2目3科32种116504只,数量和种类均创2018年开展猛禽监测以来的历史新高,且连续两年突破十一万只;累计记录31个“千猛日”,其中1000~1999只的天数为11天、2000~3000只的天数为5天、3000只以上的天数达15天。迁徙峰值出现在10月2日,当日记录猛禽12077只,成为老铁山开展猛禽监测以来的第三个“万猛日”。种群构成中,凤头蜂鹰、普通鵟、赤腹鹰稳居数量前三;在监测中,还发现了鹃头蜂鹰、林雕、棕腹隼雕和琉球山椒鸟4种保护区新记录鸟类,为大连市乃至辽宁省生物多样性增添新的物种记录。

这份亮眼的生态答卷既是科研监测能力提升的体现,更是生态保护成果的见证。2025年,猛禽监测队伍持续壮大,由7名专业监测人员领衔,30余名公众志愿者接力参与,累计600余人次全天候坚守,保障监测不间断;同时,结合猛禽迁徙规律与区域风向等气候因素,调整观测点位,并利用红外热成像、测距仪等科技设备精准捕捉超高空、远距离个体,大幅减少漏记、错记的发生,确保数据完整可靠。

猛禽平安迁徙的背后,是全方位保护网络的护航:保护区严格执行核心区封闭管理,构建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深化社区共管模式,全方位普及生态保护理念。2025年秋季护鸟全程未发现违法捕鸟行为,实现违法捕鸟现象连续多年清零,持续向好的自然环境让老铁山成为猛禽迁徙途中的“安全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