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雄的荣光,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继续闪耀!

2025年09月22日

大连市中小学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征文大赛优秀作文选登(三)

指导单位:大连市文明办 主办单位:大连市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大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大连晚报社 承办单位:大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今年7月,大连晚报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发起“吾辈续写荣光”主题征文大赛活动,邀请大家结合自身成长与时代发展,讲述自己对 “荣光” 的理解、对责任的感悟。活动期间,主办方收到数百篇征文,有的同学讲述先烈事迹、家庭中的抗战记忆,有的写参观红色场馆的感悟,还有的写自己如何参与志愿服务、传承红色家风。活动主办方精选优秀征文将陆续在本报展示,与大家一同在文字中重温烽火岁月,在感动中传承不朽精神。

奶奶的米粒

大连市101中学 田奥 指导教师:林雅君

晚饭时,奶奶夹起掉在桌上的米粒塞嘴里,咕哝着:“可不敢糟蹋,那会儿连观音土都嚼过呢。”我扒拉着碗里的饭,没吱声。

奶奶总念叨太奶奶在金州的事。1943年开春,日本兵在岗楼架起机枪,像铁笼子把城圈起来。麦子刚灌浆就被抢走,家里天天喝稀粥,稀得能照见人影,漂着野菜梗和扎嗓子的糠。

“你太奶奶去剜野菜,被岗楼的兵追着跑了半里地。”奶奶抹了下嘴角,“鞋跑丢了一只,脚底板全是血泡,可菜篮子攥得死紧——那是五口人活下去的指望啊。”

老相册里,太奶奶穿件灰布褂子,眼神直直的,像在看很远的地方。奶奶说她性子软,却把仅剩的半块黑窝头,硬塞给了邻居家饿哭的娃:“都遭罪呢,能帮一把是一把。”

上周历史课,老师放金州老照片:岗楼下排队领粮的人,脖子都往前伸。课本上的“苦难”两个字,突然变成太奶奶光着脚攥紧篮子的样子,砸得我心口发沉。

班会讲“家里的老理儿”,我说太奶奶攥紧野菜是挣活路,现在我们不糟蹋粮食,就是接住她们那股劲儿。“这光亮,得由咱们续下去。”话音刚落,班里响起了掌声。

放学见垃圾桶边有半个面包,我捡起来放进厨余桶。风卷着塑料袋呼啦啦过,像当年野地里刮过太奶奶脚边的风。直腰时心里透亮了:奶奶的念叨,是让咱把她们豁出命护住的东西,接着护下去。这,就是吾辈的担子。

志愿微光照前路

中山区实验学校小学部三年三班 温若妤 指导教师:于灏晗

先辈浴血奋战换来和平,如今,荣光在我们少年肩上传承——它闪耀在我每一次志愿服务的行动中。

在导盲犬基地,我感受到无声守护的荣光。看到这些“光明使者”如何成为视障人士的眼睛,我深受触动。作为小小志愿者,我默默承诺:遇到工作中的导盲犬,一定安静守护,绝不打扰,并告诉他人理解这份责任。这份对生命的尊重,是对先辈守护精神的接力。

在大连斑海豹基地,我践行守护生命的荣光。抚摸小斑海豹“正月”的胎毛,了解它们的奇妙,亲手喂食。这不仅是参观,更是志愿实践!我深感责任,在班会上倡议组建“小海豹巡逻队”。我们计划清理海滩垃圾,制作“请勿投喂”的风车插在海边。用行动守护海洋精灵,守护蓝色家园,这是我回应先辈保家卫国的清澈心意。

在爱纳融合烘焙坊,我体会善意融合的荣光。中秋时,我和爸爸妈妈作为志愿者,与“心青年”们一起做月饼。揉面、包馅、压模,指尖传递着温暖。我主动和他们交流,看到他们专注的笑容。这份并肩协作,用理解和接纳消融隔阂,正是对先辈追求友爱精神的传承。这份纯粹的爱意,化作指尖的暖流融入面团,也传递到彼此的心间。

铭记历史,续写荣光,就是从我做起,从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用理解点亮他人,用责任守护家园,用善意温暖社会。这汇聚的志愿微光,便是吾辈少年对先辈荣光最真挚的续写!

红领巾的荣光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童牛岭小学一年三班 杜旻函 指导教师:勇巍

老师曾说红领巾染着英雄的血色,当它贴近胸口,就仿佛一颗小小火苗,点燃了我们心里那份想要发光的愿望。

那天轮到我值日,放学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桌椅像迷路的孩子般散乱着。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把每一把椅子轻轻推进课桌下,让它们排成笔直的队伍。粉笔灰沾在指尖,抹布擦过黑板发出“唰唰”的轻响,汗水悄悄爬上额头。当最后一点灰尘消失在湿抹布下,教室仿佛被清水洗过般焕然一新。

第二天老师走进来,眼睛亮亮地扫过整齐的课桌、光洁的黑板,她笑着对我竖起大拇指。那一刻,胸前的红领巾仿佛被那笑容点亮了,原来这簇鲜红的小小火苗,正是从我们每天认真完成的小事里汲取光亮,然后越燃越亮,照亮我该走的路。

从此我明白了,荣光并非远在天边:它就在我每一次弯下腰拾起纸屑的指尖上,在我工整写好每一个字的笔尖里,在我为集体默默付出的汗水中。那抹红色在胸前跳跃,仿佛在提醒我:勿忘手中这微小而炽热的火种,当它由千万个我们共同举起,便能汇聚成照亮明天的荣光长河——我们正是那捧着星火赶路的人,在平凡步履里续写着长河的流向。

红星闪耀

庄河市仙人洞镇中心小学

五年一班 刘占园

指导教师:周瑜 曹景久

爷爷房中那个深红木柜,对我而言曾是座神秘堡垒。柜门紧闭,只偶尔开启时透出丝微光,里面似乎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每每我踮脚伸手欲探,爷爷总会轻柔而坚定地按下我的手:“乖孙,这个可不能动。” 他的眼神里闪着一种我无法解读的郑重,像守护着一片无声的星河。

后来,那红木柜中的秘密终于移到了我家明亮的玻璃展柜中,坦荡地沐浴着日光。柜中静静卧着几枚形状各异的军功章,有的边缘已微微磨蚀,沉默如古铜色的星辰;其中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年轻的面孔们肩并肩,目光如炬,穿越岁月灼灼燃烧——那里面有我的太爷爷、爷爷,甚至还有爸爸身着军装的英姿。小时候懵懂无知,只觉得那些徽章金光闪闪,煞是好看,忍不住想取出来把玩一番。指尖才触到冰冷的玻璃,爸爸便立刻喝止:“放下!那可不是玩具!” 委屈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为什么这些亮晶晶的“星星”碰也碰不得?它们难道不是属于我们家的吗?

直到去年秋天,老师领我们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书中那些在炮火硝烟里穿行、啃着冻土豆也要守护脚下热土的战士身影,骤然与我柜中沉默的勋章重叠起来。当我再次凝视展柜,手指轻轻抚过冰凉的玻璃,仿佛听见了勋章背后呼啸的炮火声——太爷爷勋章上细密的划痕,是否来自他跃出战壕时飞溅的砂石?爷爷那枚边缘的微凹,是否记录着风雪行军中一次沉重的跌倒?爸爸照片里坚毅的目光,又曾怎样穿透边关的漫天风沙?原来每一道金属的微光,都凝着一代人的血泪与誓言;每一个静默的轮廓,都曾激荡着一个民族站立的尊严。那柜中的光,并非装饰,而是沉甸甸的星辰,足以照亮一个孩子懵懂的心空。

从此,我书桌的灯亮得久了。笔尖划过纸张,沙沙的声响里,仿佛融入了太爷爷行军时踏破荒原的足音。我知道,属于我的战场就在这方寸书桌之上——我要以笔为枪,以知识为盾,为明日之中国锻造更锐利的锋芒。

一步一步走向朝阳

金州区向应小学六年一班 宋雅琪 指导教师:吕广思

四月的清晨,校门口涌起一片蓝色海浪。没有大巴,也没有家长。校长把校旗一甩,旗面“啪”地一声展开,像升起的朝霞。

“同学们,今天——还是老规矩,重走长征路,开始!”

“是!”二百多名学生的声音叠在一起,如同惊雷般,惊飞了树梢的鸟儿。

从校门口到关向应纪念馆,只有1.2公里,老师叫它“长征路”。昨晚爸爸告诉我,这项活动坚持了四十多年,爷爷小时候也走过,这句话像一粒火种,悄悄烙在我的心头。肩上没有钢枪,只有高举的红旗;手里没有干粮,只有扫帚和垃圾袋。 “向前,向前,向前!唱……”脚步落在节拍上,“嚓、嚓、嚓……”路旁的松树林像整装待发的军人,树干笔直挺拔。我偷偷地数着脚步:“一九三一……一九三七……”数到一九四五时,小腿有些发酸,纪念馆却出现在我面前。

十点整,我们没进馆,先绕到后山——烈士陵园。

“立定!”二百多双鞋“哗”的一下并拢,给大地行了一个军礼。我所在的队列负责右边第三排,面前是一座无名烈士碑。碑面被风吹得发白,我蹲下,用蘸着水的手绢,一点点擦掉上面的尘土。水痕顺着“无名烈士”四个字慢慢地往下爬。一阵微风掠过松林,“哗——”松涛起伏,像电影里八十多年前电台的沙沙声,从雪山飘过草地一路传进我的耳朵里。

我弯腰双手把黄菊轻轻靠在碑前,小声问:“叔叔,今天的朝阳您看见了吗?”

没有回答,只有风轻轻拂起我的红领巾。

回程比来时轻,却又比来时重。轻的是脚步,重的是我脑海中那四个字——无名烈士。老师让我们“保持行军队形”,我把脚步放得很轻,还是能听见整齐的“嚓、嚓、嚓”。胜似凯旋的百万雄师。

校门口的大屏幕亮起:“向应小学重走长征路徒步祭扫活动圆满完成”。

晚上写日记时,我摇着头:“关爷爷当年脚底有14个水泡都没停,我一个也没有,还早着呢。”

在书桌任务栏的最上方,我画上了一颗小红星。标注:1.2公里,二百多双脚,二百多颗红色的心——明天继续,朝着理想一步一步,前进!

忆峥嵘岁月,承英雄荣光

金普新区登沙河中心小学四年三班 杨睿麒 指导教师:纪慧

鲜红的五星红旗,是他们用热血染成的;宁静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挺起的脊梁,是他们用自己血肉担当铸就的。他们是谁?他们是先烈,是英雄,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榜样。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走入大厅,说不出的沉重。玻璃展柜里陈列着破烂不堪、褪了色的军衣,上面还依稀可见子弹孔、血迹;那一双双磨破的草鞋,是战士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天气里唯一的依靠。另外的一个展柜里陈列的是美军的装备,漂亮、结实又保暖。讲解员说,零下四十摄氏度的长津湖,我们的战士就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光着脚冲锋。那一刹那间,我的心像被什么揪了一下,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原来课本上的“艰苦卓绝”,是真的会冻掉手指、饿到啃树皮。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无数的战士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一场又一场打出来的!

还记得小时候,我缠着太姥爷讲过去的故事。他当过侦察排排长,有次带着两个新兵蛋子摸敌情,撞见了一小队敌人。“我们仨赶紧往脸上抹泥巴,连鸡粪都抓来糊上,装作疯子。”太姥爷粗糙的手比划着,“敌人踢了我一脚,见我们傻笑,骂骂咧咧地走了。”他顿了顿,声音低下来,“那天要是被发现,整个连队的计划就全完了。”他还总是念叨大连被占时的日子说:“那个时候日本人强征粮食,还把孩子抓去做苦工,是真的苦啊。”那时我还不懂这句话什么意思,现在想来,正是因为有太姥爷他们这样的人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把那些苦难挡在身后,才有我们这一辈人的和平幸福生活。

有人说,和平是阳光下盛开的花朵。我知道,花朵的根深扎于无数战士的血肉之中。不忘来时路,吾辈当自强。我们要把理想信念坚定在脚下,把家国情怀书写在心中,从小我成就大我。在校园里认真习得科学文化知识,为未来的建国添砖加瓦;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参与志愿者活动,向同学和邻里讲述红色故事,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少年的使命。

未来,我要努力成为祖国的脊梁,让英雄的荣光,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继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