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七人一碗面”的新闻引发巨大争议——事发河南郑州某面馆,一个拖家带口的女子,根据店家免费续面的承诺,一再要续面,被指“薅羊毛”占便宜贪得无厌。不同于某企业家遗产信托、某书画家藏品保管这类事儿,“吃面”过于通俗易懂,人人可以秒回秒评,一时舆论汹涌,事件迅速发酵。
最新报道是人家消费了140.58元,店家涉嫌歪曲事实带节奏。在新披露的调解现场视频里,记者问他怎么没提客人花 140多元,店家说因为她不是一次性点的餐;在消费者的对质下,他又说:“我当时不清楚事实,因为我不收银……”之后神逻辑来了:店家强调“不管你花多少钱吃饭,你点一碗面去续面这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你看,他从一开始炒作七个人吃一碗面,到后来抛开消费金额不算,只盯人家续面这个事情,七个人吃一碗面和三大四小花140块钱吃饭,它能是一个事儿吗?
前一天,笔者看到《一碗面成本再低,也架不住无限续面般薅羊毛》(新京报快评);《7个人,一碗面,维权要有边界感》(澎湃新闻评论),还在暗自叹服,澎湃这个不但内容好,标题也已经胜出了。第二天早上看到满屏反转的“剧情”不禁汗颜,本来以为在吃瓜,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再去点开新京报和澎湃那两篇评论,显示:“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关于免费续面这事,作为“面条狂人”的我忍不住要多说两句。有过两次续面的经历,一次是在大连,一次是在山西,综合两次经历的结论:所谓续面实际上也就是在将饱未饱之际给你添个碗底儿,用东北话说叫“盖个盖儿”。郑州的这家人在面馆人均消费20元,属实是不低了。一碗面续两次,顶多也就多送半碗。怎么可以以受害者自居呢?一位网友评论“如果一碗面七个人吃,那我包骂女的,花了60元续两碗面,我觉得还正常,花140元免费续面,这老板也有脸叫?”
事实上,自媒体时代,一幕幕反转剧在舆论场中屡屡上演。重庆“胖猫”事件刚发酵时,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捞女”标签,当事人被骂得抬不起头;可没过多久,更多聊天记录、转账凭证一出来,大家才发现之前的指责全是误会。武汉大学的性骚扰纠纷,一开始女生说被骚扰,全网嘲骂男生;后来男生拿出湿疹病历,法院判决不是性骚扰,女生又成了众矢之的。
反转如潮水般席卷,一次次挑战公众的信任底线,更将媒体置于真相与时效的艰难平衡木上。社交媒体上片面截取的信息、自媒体断章取义的爆料,部分专业媒体对时效的过度追逐,合挖了一个真相的“大坑”。
当反转成为常态,专业媒体的公信力便成为社会信任的最后防线。为真相留出沉淀的时间,为理性保留发声的空间,媒体才能真正成为照亮时代的镜子。
柯南的系列动画片里有一个主题:真相只有一个。打开真相,是媒体人值得珍视的责任,也是荣誉所系。在“续面”风波中,河南广电《大参考》视频号的记者把消费者、店家和调节人员三方召集一起当面求证,一举廓清真相,令人印象深刻。
这让人想起一部外国名著里有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用来说现在的媒体生态,再恰当不过。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但凡能把握一次机会,都有机会凭着公信力脱颖而出、破圈上位,成为更受尊重、更有价值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