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
林清玄曾说:养孩子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教育也是如此。不同阶层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富人可以砸钱鸡娃,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最好的鸡娃方式就是:干活、阅读、会玩、坚持善良。
看过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他们对456位少年进行长达75年的追踪调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不仅如此,爱做家务的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15:1,犯罪率为1:10。
同时,爱做家务的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孩子们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没洗过盘子,甚至不会系鞋带。这些父母养出的孩子,缺少独立性、自觉性,容易导致“巨婴”和“妈宝”等不健康人格出现,过度负责的父母,自以为是在对孩子好,实际上是在毁掉孩子。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谈起过母亲的教育方式。他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多做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清理庭院,菜市场买菜,去河边提水……童年时的朱棣文,不知做了多少。但恰恰是这些劳动,让他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远超同龄人。我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703年,作家笛福因批评时政被捕入狱,留下家中7个年幼的孩子。他申请到一笔救济金,抽出一部分钱购置书籍给孩子看。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解释:“如果我不能用钱充实孩子的钱包,那至少得用书充实他们的头脑。世上只有读书的债一旦欠下,便永远无法偿还。”书,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读书习惯,必将成为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
心理学家约翰·蒙尼曾做过一个试验。他将几十只小猴子分为两组,一组可以在笼内追逐嬉戏,而另一组全部被单独隔离开,每只小猴子关在不同的笼子里,不允许有跟同伴玩耍嬉闹的机会。结果,这些被剥夺了玩耍机会的小猴子成年后,在性格、行为习惯上,显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讷,有时还会表现得敏感、易怒、暴躁。这个著名的试验,给了教育家们极大的启发:玩耍对于孩子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中写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教育,是一场关于成为人的竞赛,而非单单拼分数的竞赛。
能干活、爱阅读、玩得好、坚持善良,这样的孩子未来一定不会差。
文 洞见ci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