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石晶
冬季天干物燥,用火、用电、用气需求持续攀升,火灾及各类安全风险隐患随之增多,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日前,市安委办(市应急局)聚焦家庭日常安全关键环节,提醒公众强化安全意识,做好风险防范。
电气故障是家庭火灾的主要诱因之一,日常须避免私拉乱接电线、多个大功率电器共用插线板等行为,手机充电器使用后应及时拔除,避免长期通电蓄热,同时须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发现外皮破损、插头松动等情况及时更换,外出前务必关闭电源总开关,从源头降低短路、发热风险。
厨房是家庭用火集中区域,须严格遵守“用火不离人”原则。灶台周围不要放置易燃物,抽油烟机须定期清理油垢,防止高温引燃积油。若遇油锅起火,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用锅盖盖住油锅隔绝空气灭火,切勿泼水,避免油火飞溅扩大险情。
燃气使用须强化日常检查与应急能力。须定期查看燃气软管是否老化、松脱,短时间内多次点火不燃时,应暂停操作,防止引燃空气中滞留的燃气。若闻到燃气异味或发现燃气泄漏,须立即关闭气源、开窗通风,严禁触动电器开关、使用明火,迅速撤离至室外安全区域后,联系专业人员检修。
冬季取暖要兼顾两类风险。使用电暖器时,须与沙发、窗帘等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不得在电暖器上烘烤衣物;电热毯不可彻夜通电,离家前必须断电。使用煤炉、炭火取暖时,须保持室内通风,煤炭须烧尽、不闷盖;燃气热水器禁止安装在浴室内,应置于通风处。
阳台、楼道须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防盗窗应预留可开启的逃生口,家庭须配备灭火器、防烟面罩等器材并掌握使用方法,提前熟悉逃生路线。针对老人、儿童,须教育孩子远离打火机、酒精等危险品,提醒老人不在床上吸烟,定期检查其居家环境,确保掌握基础应急方法。
电动自行车严禁在建筑公共门厅、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区域停放或充电,更不可非法改装,也不能将电池带回家充电或飞线充电。此外,电动自行车电池也是冬季居家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须留意电池爆炸的几个预兆:电池温度持续升高是爆炸的重要前兆,若出现电池或外壳突然发烫、充电或行驶中摸起来烫手、散热口有高温气流等情况,要及时处理;若出现电池鼓包、外壳膨胀开裂或液体渗漏,或是散发刺鼻焦糊味、塑料味或化学药剂味,多为电池内部短路、电解质泄漏导致;电池突然断电、续航大幅下降、充不进电等性能突变情况,均须立即停止使用。发现此类预兆后,应立即停止使用或充电,远离人群与易燃物,不自行拆卸电池、不浇水降温,及时联系专业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