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法院首次对外发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审判白皮书

提供清晰的权利救济指引与行为规范参考
2025年11月28日

本报讯(由好 王璐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艺)11月27日下午,在第十四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来临之际,大连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对外发布《大连法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审判白皮书(2021—2025)》,全面总结五年来全市法院道交纠纷审判工作情况,为社会各界提供权利救济指引与行为规范参考。

近年来,随着大连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新业态蓬勃发展,道交纠纷呈现总量攀升、类型多元、争议复杂等新特征。《白皮书》显示,2021年至2025年,大连法院共受理道交纠纷案件20385件,其中一审收案18508件,二审收案2158件,案件总量稳步增长但审判态势总体稳定。数据显示,甘井子、金州、瓦房店等区市年均收案超500件,合计占比超过40%;每起案件平均涉及3至4名当事人,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占受害人比例较高,保险公司参与诉讼比例长期保持在60%以上;标的额方面,10万元以下小额纠纷占比超过50%,50万元以上大额案件占比逐年下降。五年来,一审案件总调撤率达47%,上诉率仅为11.66%,低于省内同类案件平均水平,发回改判率较2021年下降10个百分点,裁判统一性与公正性显著增强。

为提升道交纠纷化解效率,大连中院创建“大连畅行+”解纷品牌,全市13个区县法院实现道交案件专业化审判,2023年、2024年两年一审道交案件速裁及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7%,平均审理周期较普通程序缩短80余天。同时,联合交警、司法、保险等部门共同搭建多元解纷平台,在综治中心等地设立调解点与巡回审判点,组建由退休法官、资深交警、保险专家组成的特邀调解员队伍,实现“事故认定—损害评估—调解—司法确认—理赔”的全流程闭环处理;依托“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推广线上调解、赔偿金额智能核算等功能,有效统一裁判尺度。

发布会上,大连中院还针对审判实践中常见争议问题发布核心裁判要点。责任划分上,明确交通事故认定书非民事赔偿唯一依据,受害人特殊体质或自身疾病不减轻侵权人责任;赔偿认定上,超龄劳动者误工损失不以年龄为限,合理必要的医保外用药应纳入赔偿范围,车辆贬值损失原则上不予支持,护理费与被扶养人生活费需严格依据证据与法律规定认定;特殊主体责任上,“好意同乘”情形下驾驶人无故意或重大过失适当减责,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及医保机构垫付费用后享有法定追偿权;程序衔接上,明确了不同主体委托鉴定意见采信标准及调解协议司法确认适用条件,并收录指导案例、参考案例及典型案例提供权威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