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守初心 仁心护夕阳

2025年11月28日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郑文旭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她在“十四五”时期积极践行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生动写照。党的二十大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写入报告,郑文旭正是这一国家战略在医疗领域的忠实践行者。“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整个团队。”郑文旭在病房里边为老人整理被角边说。她二十余年如一日地守护在老年患者身边,用专业与温度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突破瓶颈:多学科诊疗解难题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任务。郑文旭敏锐把握这一机遇,带领团队突破传统诊疗模式的局限。傍晚6时许,郑文旭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她正在组织多学科会诊,讨论一位92岁高龄患者的治疗方案。这位老人同时患有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重度骨质疏松,因病情复杂已辗转多家医院。“我们必须打破科室壁垒,为老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郑文旭立即启动全院多学科联合会诊,组织冠心内科、呼吸内科、骨科、临床药学及康复科专家共同评估。在她的协调下,各科室专家围绕用药交互作用监测、营养支持及早期康复介入等环节深入讨论,制订出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经过系统治疗,老人病情逐渐稳定,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传统的单病种诊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郑文旭在学科建设会议上强调。她带领团队系统制订《老年医学多学科整合团队诊疗管理制度》,创新性地将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诊疗及围手术期管理新模式深度融合。这一改革使大连市友谊医院成为国内少数在全院层面普及老年核心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面对国家提出的“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的目标,郑文旭深感责任重大。她进一步拓展服务外延,牵头成立大连市老年医学协同发展联盟,整合20家医疗机构资源,建立老年疑难共病会诊中心,累计诊断近百例疑难病例。

服务创新:细微之处见真情

“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不仅在于治病,更在于暖心。”这是郑文旭常挂在嘴边的话,也与国家“提升老年就医体验”的政策导向不谋而合。每周三下午,老年病科的“科普讲堂”总是座无虚席。郑文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台下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讲堂里配备的老花镜、放大镜、轮椅等适老设备,都是她亲自挑选的。“记得要按时服药,注意低盐饮食。”郑文旭耐心叮嘱每一位老人。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十多年来深夜接听急诊电话已成常态。护士长告诉记者:“郑主任的手机里存着上千个患者电话,她常说这是她的‘责任清单’。”在郑文旭推动下,科室进行了全方位适老化改造。走廊里加装了扶手,宣传栏字体放大,还定期举办“医患同乐活动”。这些细节处处体现着她的用心:“我们要让老人感受到,这里不仅是医院,更是另一个家。”

郑文旭还将国家“做实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她创新开展短视频健康科普,单期最高播放量超百万,并定期组织健康讲座与义诊,年均惠及数千老年人。此外,她将敬老理念融入医院顶层设计,参与建设“老年友善医院”,优化就医流程;建立“院内认知中心”,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筛查至干预的全流程服务。

薪火相传:培育新人守夕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郑文旭深知人才培养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在带教年轻医生时,她总是言传身教:“治疗老年患者,既要看病,更要看人。”她亲自设计培训方案,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手把手传授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郑主任不仅教我们医术,更教会我们如何用心对待每一位老人。”一位年轻医生感慨道。在郑文旭的带领下,2021年以来,科室已有4名医生考取了在职博士研究生,团队成功获批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辽宁省培训基地。她主持制订区域质控标准,推动全市老年医学服务同质化发展。同时,她倾力打造的“大连老年医学论坛”已连续举办五届,累计吸引超30万人次参与,为培养老年医学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

荣获全国模范人物称号后,郑文旭仍坚持每日最早到岗,逐一探望每位住院老人。她说:“这份荣誉是新的起点。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探索老年医学服务新路径,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夕阳的余晖洒在病房走廊上,郑文旭继续着她的巡查。在这条守护老年健康的道路上,她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为无数家庭守护着最美的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