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琳〛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深入实施,基层治理正经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发现的深刻变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目前,破解技术壁垒与机制梗阻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先决条件。当前,数字化浪潮正深刻重塑基层治理形态,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为基层智慧治理指明方向。对大连而言,随着《大连市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的正式施行,全域统一的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建设已迈入法治化轨道。在平台推进过程中,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诉求及社会风险的新特点,应以“制度—技术—能力”要素深度赋能,冲破治理瓶颈,构建起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贴民心的基层智慧治理新格局,为大连“两先区”“三个中心”高质量发展筑牢治理根基。
深刻认识要素重塑基层治理的三重效能
基层智慧治理的本质并非简单技术叠加,而是制度、技术、能力等要素的系统性重构。在制度效能上,明晰权责边界,规范治理流程。传统治理模式中,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往往导致治理效能损耗,通过建立数据标准化流程和执行规范,智慧平台将层级压力转化为网格化运行的精准动力。通过建立“收集—分办—处置—反馈—测评”的全流程闭环机制,使网格责任从模糊走向清晰,实现治理边界的精确划分。在技术效能上,促进跨部门协同,整合治理目标。智慧平台通过数据共享有效打破部门壁垒。我市已建成的市级平台通过跨系统敏感数据交换中间件,实现了综治、民政、应急等多部门在统一底座上的协同作战,使原本碎片化的治理目标得以整合。在能力效能上,增强治理公信力,凝聚群众认同。智慧平台的即时响应能力是重建治理公信力的关键。问题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的提高,使技术赋权能够有效转化为群众认同。我市正推广的“民呼我应”模块,正是通过建立高效的事件处置系统,推动治理模式从“政府主导”向“干群互信共治”深刻转变。
破解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堵点的核心对策
强化制度根基,提升治理规范性。制度是基层智慧治理的“压舱石”,只有构建清晰的权责体系、畅通的数据流通渠道,才能确保平台高效运行。一是以刚性约束消除模糊治理。建议制定《大连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网格员在基层智慧治理平台中的权责清单。街道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治理资源,对重大治理事件进行决策;社区负责具体落实治理任务,协调辖区内社会组织、商户等力量参与治理;网格员负责信息收集、事件上报、政策宣传等基础性工作。同时,将“事件响应时效”“群众评价权重”等核心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直接挂钩,以刚性约束倒逼基层干部履职尽责。二是以数据中枢打通流通动脉。参考“1+4+5N”架构(1个市级数据底座+市、区/县、街道、社区4级服务体系+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城市管理、产业服务5类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市级数据中枢。重点升级GIS可视化调度系统与敏感数据交换中间件,实现各部门数据的实时共享、安全互通。同时,强化与“平安辽宁”等省级平台对接,确保指令上下贯通、信息左右联动。此外,还需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等环节的标准和责任,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为平台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优化技术支撑,校准治理实效性。当前,部分基层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如过度关注“填报数量”等表面指标,忽视了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为此,需引导基层干部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坚持“实效导向”的绩效方向。一是完善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将事件办结率、群众重复投诉率、群众满意度作为核心KPI。“问题解决指数”每月进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街道、社区给予表彰奖励,对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问责。同时,推广“分层处置+智能跟踪”模式,根据事件的复杂程度和紧急程度,将其分为一般事件、疑难事件、重大事件,分别由网格员、社区、街道负责处置,系统对事件处置过程进行智能跟踪,对未如期办结的事件自动触发督查督办流程,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二是加强基层工作人员数字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内容包括平台操作、数据解读、风险预判、线上协同等方面。同时,明确平台操作流程、数据使用规范、应急处置预案等内容,为基层干部提供实操指导。此外,还需加强数字行政伦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规范数据使用行为,保护群众隐私,避免因“数字素养赤字”引发工具性失效,确保智慧治理平台始终服务于群众需求。
激活能力网络,增强治理协同性。多元参与是智慧治理的必然路径,在基层治理中,政府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以端口开放激活社会参与网络。在大连市基层智慧治理平台中嵌入“社区共建模块”,开放社会组织、商户、业委会的端口权限,使其能够实时获取社区治理信息,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同时,赋予网格员事件分派建议权,网格员在收集到群众诉求后,可根据事件类型和辖区内社会力量的服务能力,向相关社会组织、商户提出处置建议,推动处置力量从“行政包揽”转向“社会联动”。二是以透明化进程与积分机制强化情感动员能力。开发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治理叙事”功能,自动生成事件处置图文日志,包括事件描述、处置过程、处置结果、群众评价等内容,通过居民微信群、社区终端屏实时展示,让群众直观了解治理工作成效,以透明化进程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同时,建立“治理积分”兑换机制,对积极反映问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市民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公共服务优先权(如政务服务办理优先等)、生活用品等。可定期开展“最美治理参与者”评选活动,对积分排名靠前的市民进行表彰,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真正实现治理为了人民、治理依靠人民。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公共与社会管理教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