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链融通模式打造数字化产业集群的建议

2025年11月17日

〚苏敬勤 董慧兰心〛

借助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的产业链条,建设各类要素聚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有利于加快大连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此,围绕我市构建大中小企业的链式融通机制和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形成“重点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纵深发展的新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出如下建议。

做优链主引领,育引协同与产业大脑双轮驱动。以现有产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实施“育”“引”结合的赋能策略。一方面,通过“育”的方式,深化与头部数字化赋能企业紧密合作,着力打通数字化接口、构建标准化的数据共享平台,加强联通供应链上下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数据整合、供应链管理优化、数字化技术推广等,推进大中小企业链式融通。通过政企协作方式,实现整个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和协同发展,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引”的方式,聚焦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需求,尤其是关键领域数字化转型共性需求,采用“园区模式”和“集采模式”两种模式,持续引进产业链融通所需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采用“园区模式”,以头部数字化赋能企业为招商重点,着力引进以阿里云、金蝶、用友等为核心的“数字化园区”,形成头部数字化赋能企业及其配套供应商聚集的产业园区,为我市产业链融通提供支持。采用“集采模式”,对产业链头部企业的需求进行梳理汇总,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与产业融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对接,分期分批开展工作,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产业链融通显示度和影响力。

筑牢数据基座,产业大脑与平台升级同频共振。实践证明,产业大脑是产业聚集赋能的有效模式。产业大脑通过数字化手段,在产业集群内实现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共享,形成数据与生产要素的有效融通。具体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是第三方主导模式,选择有经验、有资源的第三方数字化赋能企业,协力打造产业大脑,如浙江的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构建的经编产业大脑,将经编产业集群由原来的地理聚集,转变成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数据聚集和产业生态,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二是园区管委会主导模式,引入有经验的第三方企业进行运营,围绕产业链资源配置协同效率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难等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产业大脑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大力提升行业级、区域级以及双跨等不同类型数字平台的规模和能级。持续扩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和“星火·链网”应用规模,推动机器人、数控机床、汽车制造、冶金化工等主导产业企业上链、上标识。充分发挥金普新区等“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5G进厂区、进园区。根据园区产业特征、数字化基础、企业资源能力等,合理确定运营模式。运用AI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对产业全域运行数据实时汇聚、监测、治理和分析,基于产业大数据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开展强链、补链和延链,以数据驱动“产能共享制造”“线上集采集销”“数字供应链金融”和“数字化诊断咨询服务”等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推动产业集群高效协同发展。

创新招商机制,模式创新与共建共享保驾护航。产业链融通和产业集群发展是优化经济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核心所在,也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应以产业链融通和产业集群发展为抓手,深化“股权招商”和“全产业链招商”,引进一家企业,带活一个产业链和一个产业集群。采取多方合作方式,深化梳理和聚焦我市各主要产业链融通的核心问题、共性问题,创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通模式,开展集中攻关,提升攻关效率和推广速度,通过数字化生态的加速构建和完善来增强大中小企业参与建设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积极性。

(作者分别系市咨询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