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宏伟蓝图落地生根 让人民幸福可感可及

2025年11月17日

〚崔桂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这份纲领性文件,不仅标注了发展方位,更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决定性进展。将其从“宏伟蓝图”转化为“人民可感的幸福实景”,关键取决于务实有效的行动。为此,必须锚定人民至上、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改革创新、汇聚各方力量,方能将蓝图化为现实。

锚定人民至上

筑牢蓝图落地的价值根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人民至上,是“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宏伟蓝图落地生根的基石。将“坚持人民至上”确立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原则,深刻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十四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正是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在“十五五”规划建议落地实施的新征程中,必须始终牢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康中国等关键举措,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无论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无论是建设强大国内市场,还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每一项战略任务和政策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紧紧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中心。唯有如此,才能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凝聚实现蓝图的磅礴力量。

聚焦高质量发展

夯实蓝图落地的物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所在。“十五五”时期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实现蓝图筑牢坚实物质基础。

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推进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如大连市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大连造船厂通过技术升级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既推动了经济增长,也创造了大量高质量就业。

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在半导体等重点领域集中攻坚,实现芯片自主可控,这既关乎国家经济安全,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能够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创造更多增长点与就业机会。

要积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核心在于通过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强大的内需不仅是经济健康发展的稳定器,更能倒逼供给质量提升,最终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破除市场分割与行政壁垒,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城乡融合。在乡村振兴中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广大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发展、得实惠。

通过这一系列扎实举措,必将筑牢国强民富的基石,让“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所描绘的美好生活拥有更加坚实的物质支撑。

强化改革创新

激活蓝图落地的动力源泉

改革与创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构成驱动发展、实现蓝图的根本动力。要让“十五五”规划建议从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实景,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要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和韧性。其中,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一招。浙江“最多跑一次”、上海“一网通办”等创新实践充分证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能够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焦民生关切推进制度创新,让改革成果可感可知。要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领域精准发力:在收入分配领域,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让人们的“钱袋子”更鼓、消费底气更足;在社会保障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药品和耗材集采范围,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切实减轻民生负担;在营商环境领域,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落实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就业基本盘。

同时,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更多优秀文化作品滋养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宏伟蓝图提供深沉而持久的精神支撑。

汇聚各方力量

共绘蓝图落地的生动图景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十五五”规划建议从蓝图走向现实,需要凝聚党、人民群众与国际社会的强大合力,形成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深入基层,确保党的政策精准转化为惠民实效。

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善于从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浙江“未来社区”治理模式、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等实践表明,只有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和“建设者”,公共政策才能更接地气、更富活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与共建国家合作建设光伏电站,既助力当地能源绿色转型,也为国内光伏企业开拓了新市场;日益紧密的国际科技合作,加速了医疗、环保等领域先进技术共享,让中国民众更快享受到全球创新成果。这种开放共赢模式,在提升我国发展质量的同时,不断丰富着人民幸福的内涵,为“十五五”规划建议蓝图的顺利实施营造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作者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一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