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国资安全防线守好国有房产“家底”

2025年11月17日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于强)“通过前期核查比对和实地监督检查,发现我区10余处国有房屋租赁面积与账内登记面积不符,另有几处国有房屋登记用途与实际不符。”在近期召开的沙河口区纪委监委专项监督工作推进会议上,第三派驻纪检监察组汇报国有房屋管理专项监督阶段性工作成果。

国有房产基数大、历史久、价值高、分布散,在日常管理中容易产生失管漏管现象,从而形成廉洁风险。今年以来,沙河口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联合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财政局等组成专项工作组,重点围绕厘清区属国有房屋底数、全面了解使用情况开展监督,以“全面起底,逐一排查”为工作标准,按照自查自纠、核查督导、整治完善三个阶段分层次推进,深挖管理背后是否存在失职渎职、权力寻租、隐瞒截留、挤占挪用等风腐问题,并推动落实全面整改,助推盘活低效资产,挖掘增值潜力,深化巩固全区不动产领域专项监督成果。

专项工作组采取“信息比对+入户核查”双轨机制,对全区登记在册的国有房屋实施“地毯式”排查,按房屋性质、使用状态和房屋权属进行精准分类,同步完善电子档案,实现了房屋状态、租赁合同等数据的动态更新。针对前期发现的国有房屋数据疑点及职能部门核实情况,专项工作组先后5次对有关单位进行下沉抽检,对重点关注的房屋,调阅其租赁合同及房屋租金评估报告等材料,并就房屋实际用途开展实地检查。

此外,为做实专项监督“后半篇文章”,针对发现的房屋租赁面积与账内登记面积不符、登记用途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个别房屋长期空置等问题,区纪委监委向有关单位下发《工作提示单》和《监督检查反馈提示单》,督促其对管理的国有房屋权属进行重新梳理,健全管理台账。

“我们将不定期对国有房产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实地抽检,对管理使用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进一步推动国有房屋管理规范化,以精准高效监督筑牢国有资产安全防线。”沙河口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