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旭〛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地区拥有丰富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大连乡村聚落则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这些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协同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一是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制定统一的规划框架,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措施。同时,确保各级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规划执行情况。二是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设定清晰、可衡量的目标。具体来说,细化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任务和时间节点。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同时加强监督考核,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创新驱动分类推进。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核心,以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力和供给能力,推动城乡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易。
深度挖掘与创新利用文化资源。首先,加强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深入挖掘大连地区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传承。利用现代科技,将乡村的传统艺术、建筑和历史故事以互动和沉浸式的方式展现出来,提升体验感和参与感。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点,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活力。其次,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项目需综合考虑资源利用、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内涵挖掘、品牌建设、社区参与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定期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如乡村文化节、美食节等,增加乡村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对接多样化旅游需求,促进传统乡村旅游产品升级,开发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如休闲农业园区、农业公园等。第三,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乡村产业,创新机制和业态模式,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和文化特色,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旅游项目。
推动市场开发与品牌建设。一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明确大连乡村旅游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并制定正确的产品定位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大连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包括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等,为游客提供更佳的旅游体验。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认证体系。持续提升旅游景点软硬件水平,增强旅游的舒适度,提升旅游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三是有力扶持特色产业。根据大连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扶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打造“乡字号”“土字号”等乡土特色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如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和带动力。
提升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一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注重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具体来说,可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吸引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强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青年之家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二是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具体来说,结合5G技术,提供个性化、品质化、交互化、沉浸式旅游服务,以增强游客体验。另外,鼓励市场主体探索5G融合创新应用,赋能“5G+”智慧旅游创新应用规模发展。三是持续提供技术支持。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向关键共性技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集聚,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具体来说,引导科研机构和高校与农村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利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建设。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与法治建设。二是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包括改善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供水供电、推广清洁能源和5G网络,建设数字乡村。加强教育和医疗服务,改善学校条件,提供远程教育资源,提升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推广远程医疗。三是增强社区参与和利益共享。建立村民自治组织,鼓励村民参与决策,通过村民大会等形式表达意见,参与项目策划实施。四是强化环境监管与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环境监测网络,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监测效率,加大执法力度,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作者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