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点 点醒“侦察兵”

2025年10月20日

李世全

每当我写作取得一点儿成果时,总是忘不了大连日报这所社会新闻大学里众多编辑记者给予我无私的培养和帮助。可以说,我是在“大报”的启蒙和指导下,成长为一名热爱写作并在晚年实现出版红色读物梦想的老兵。

1984年5月20日,《大连日报》2版头题发表了我撰写的稿件《负荆请罪,五登顾客门》,写的是关于甘井子百货商店处理顾客退换货的事儿。这对于一个刚刚由部队侦察兵转业到地方商业战线上的“新兵”而言,可谓人生路上的一个新“起点”。

说起这篇报道,全靠当时报社财贸部记者郭象欣的指点。起初,当我把情况反馈给她时,她对我说:“老李,这是个好典型,你不要急着写稿,先去实地采访,多了解一下事情的起因,特别要注意询问那位顾客和闹矛盾的营业员当时的心理活动,焦点要定在那些让人感动的事儿上。”在郭记者的指点下,我经过深入采访,行文时以“结疙瘩”“解疙瘩”“建关系”3个小标题,巧妙地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完成了这篇新闻“处女作”。郭记者看完后对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不仅写得有感情,也有思想性,这是初学新闻写作的人很难做到的……”

郭记者的一番话,让我深刻领悟到新闻写作和当侦察兵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需要了解和掌握情况,并在实际中搜索。不同的是侦察兵是“搜索敌情”,新闻写作是“搜索新闻点”。

通过和“大报”的亲密接触,我学到了更多的写作知识,理论和政策水平也不断提高,先后有200余篇新闻报道作品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最让我高兴的是,我还被评为大连日报优秀通讯员。后来我任企业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自己的写作特长对企业工作的助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大量论文,其中多篇获市级一等奖,还获得两项省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

晚年的我坚持读书看报,有些喜欢的段落还要摘抄下来。我特别注重收集各种资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些好习惯都是多年写作养成的。近年来,我又涉足自媒体创作,担任两个公众号的主编。我的作品坚持以纪实为主,以宣传英雄事迹、宣传身边典型为主。我编写的百图百字文连环图册系列《珍宝岛之战》《“9·23”出击作战的侦察兵》已由现代出版社出版。

风雨兼程,笔墨相伴。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80年的油墨芬芳里,浸透着几代报人的坚守,更承载着千万读者的信任。愿《大连日报》继续做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时代脉搏的把脉者、民生冷暖的传递者,让“铅字为人民说话”的初心在媒体融合浪潮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