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们在劳作。受访单位供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
秋日的生态农场里,师生们正俯身田间,协作采收,刨土、翻蔓、分拣、搬运……各小组分工有序,欢声笑语不断。“原来劳动不只是辛苦的汗水,更是创造价值的开始!”大连理工大学未来书院的蓝天乐捧着自己挖出的地瓜兴奋地说。这是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未来书院“四季耕读”特色课程的现场,也是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程改革,将思政教育嵌入学生成长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这堂特殊的“思政课”上,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晓晖将经典理论课堂搬到田埂上,生动阐释劳动对塑造人的本质的重要性,并寄语青年学子要在劳动中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陈延龄老师则动情讲述了大工师生昔日建设主楼的奋斗往事,将“奋斗精神”化为具体可感、可学、可做的身边榜样,让同学们感受代代相传的奋斗精神与家国情怀。
在重阳时节亲手制作菊花佳酿敬老爱老;在小雪时分欣赏古韵妆造的魅力;在春分前后体悟农耕文明的辛劳;在谷雨送春时用贝雕解码文字与海洋的文明交响……大连理工大学“四季耕读”特色课程以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时间节点为切入点,聘任的多位“耕读导师”以时节所对应的民间风俗、农时农事为抓手,带领学生深刻感受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孕育出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学生们在耕读实践中,自然生成认知,将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真正内化为价值认同。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让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生活,从教室走向田野,从理论学习走向兴趣爱好,在校外建设多个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先后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四季耕读”等一批精品特色课程,理论实践相结合、课内外相补充、线上线下贯通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