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连超”暨市长杯决赛现场。刘文洁 摄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叶明睿
今年4月举行的U17亚洲杯赛场上,身着国家队战袍的大连育明高中高二学生张城瑞,在小组赛对阵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中,门前机智抢点推射,为中国队打入全场唯一进球。近年来,越来越多从大连校园中走出的足球人才,不仅为国家队注入了青春活力,也折射出我市青少年足球改革的璀璨光芒。
锚定足球振兴发展
我市把握全国首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地区”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的发展契机。这座曾孕育出无数国脚的足球城,从课堂到绿茵场,从城市联赛到国际赛场,足球的基因正深植于城市的成长肌理,复兴过往荣光。
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召开全市足球振兴发展工作会议,成立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和市足球改革发展工作组,建立各部门协同推进机制,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管理体系。出台足球振兴发展实施方案、足球发展奖励扶持细则、青训中心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搭牢足球振兴发展“四梁八柱”。市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精准滴灌青训沃土。更令人瞩目的是,“教练员人才库”中储备近千名专业教练,其中体育教师300余人,为全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自主选聘教练员提供保障。
“这几名队员是通过‘一条龙’政策直选上来的。”育明高中校长张敬燕介绍,像这样“一条龙”培养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在大连逐渐成为常态。目前,全市布局跨学区义务教育阶段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学校95所,选定9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作为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直通高中,允许市足球运动学校跨区域招生。同时,在金普新区开展初中足球特色班和整建制升学试点,今年6月,整建制打造的金州高中足球特色班与中甲大连鲲城足球俱乐部合作共建,代表俱乐部参加中国足协梯队联赛,开创“学校+俱乐部”共育新模式,探索解决“十二岁”退役现象及学训矛盾难题。
校园足球普惠全域
清晨7时,在大连高新区中心幼儿园的草坪上,20余名萌娃正在进行足球技能大闯关,U6幼儿测试标准将盘带、传球等技能转化为趣味游戏——这种“足球从娃娃抓起”的创新实践,已通过124所足球特色幼儿园辐射全市。
在大连市第二十一中学每周进行的足球教学课上,学生们正通过“绕杆射门积分赛”掌握基本技术——我市将足球教学内容纳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实现普通学校足球教学每周一节100%普及,高中阶段将足球列入必修选学项目。
改革力量涌动基层
各校举办的“班超”联赛实现了独具特色的“148+人人闪耀”赛制,实现1个班级、4节比赛、8人上场、年级循环、全员参与。班级联赛的星星之火,经校长杯、区长杯、市长杯层层淬炼,最终也让多名球员成为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浩瀚星河中的一颗星。2024年,大连市第八中学足球队获全国高中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总决赛冠军,为我市校园足球新增一个全国冠军。
数据显示,全市各大中小学全年开展“连超”各级各类比赛近1.3万场次,参赛及观赛约13.3万人次。“现在傍晚学校操场总亮着灯,孩子们练球的场面特别热闹。”家长张先生的观察,印证着足球场正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我市现建有1066块足球场,人均球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家门口踢球”从愿景照进现实。在育明高中的操场上,学生们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高强度对抗训练,这块与大连英博足球俱乐部共建的训练场,既走出了朱鹏宇、黄山等站上中超联赛的球员,也走出了考入北京大学的“学霸球员”郭雁吉。“过去总说练球耽误学习,现在足球特长反而是升学直通车。”该校副校长刘升指着教学楼前的录取榜单欣喜地说,2025届8名足球特长生全部考上本科,其中,5人考入“双一流”高校。
体教融合破壁生长
大连将足球技能纳入中考选测,探索建立足球专业人才“3+4”贯通式培养,健全优秀足球苗子早发现、早培养、促成才机制,实现足球人才贯通式培养。深化“满天星”训练营与各级青训中心共建试点建设,引进孙继海“海选未来”青训项目。2024年以来,市级青训中心共有50名球员入选国家队,2025年中超、中甲、中乙联赛中,大连籍或由大连青训培养的球员112人。
中超大连英博队本赛季5.7万人的场均上座人数高居亚洲第一,朱鹏宇、毛伟杰等本土新星均出自校园青训,打破了职业足球与校园的边界。“10年前家长生怕孩子走专业足球路,现在我们是‘两手抓、两不误’。”大连市足协副主席、青训总监张耀坤表示,今年进入职业联赛的大连青训球员90%都具备完整学历背景。
监测显示,足球特色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8.5%,近视率较全市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足球运动让孩子们身体多出汗、眼里更有光、身心更健康。从幼儿启蒙到职业殿堂,从课堂教学到城市名片,大连让足球真正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动注脚,这座足球城的复兴故事,正孕育着中国足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