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

学生老师家长各有各的flag

成长赛道上的三重奏
2025年09月05日

西岗区香炉礁小学一年级新生正在把心愿卡贴在心愿墙上。受访者供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孟清〛

清晨6:30的闹钟划破寂静,初三学生卞艺霏郑重地在书桌前贴上“数学每日两题,突破×××分”的便利贴;教学楼走廊里,青年教师陶玉婷又看了一遍“借助AI工具优化的学生座位图”,打算以AI技术为翼,让精准教学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陪孩子一起成长”微信群弹出消息:“本月亲子共读打卡计划启动”,妈妈何美子默默收藏了“温暖倾听30天”的壁纸——9月初的校园内外,师生与家长锚定各自的目标同步启航。

学生篇:让目标扎根现实土壤

9月1日,西岗区香炉礁小学在开学典礼上专门为一年级新生设立了“现场贴心愿卡”的环节,小朋友们跟随灵动、可爱的电子狗步入典礼会场中央,郑重地把心愿卡贴在心愿墙上。记者看到,很多小朋友选择以职业作为自己的心愿,李嘉雯的心愿是成为一名宇航员;李梦菡想当画家;杨田鑫想做科学家,成为大英雄;周小筱希望长大以后成为名医;吴晗的心愿是成为考古学家……有些小朋友的心愿是旅游看世界,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环游世界……还有很多小朋友写下了:希望考试100分、学到很多知识、成绩好得到妈妈的奖励、交到很多新朋友……

和一年级新生的美好心愿相比,高年级孩子的新学期flag(目标)更为具体,初中生苏津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戒除拖延,抓紧能够抓取的每一分钟,去做有意义的事,当日事当日毕,定期反思复盘。高一新生申乙涵告诉记者:“对于我来说,高中是一个全新的微型社会,我渴望张开双臂,以真诚与开放的心态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学习他人的闪光点。在集体生活中,我会更主动地承担责任、为班级奉献,学会在沟通中化解分歧,尽快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与包容的心态。”而高三学生徐子一的新学期目标主要有三点:一是好好利用自习课,每天都能有计划地自主复习和练习;二是多运动,保持好心情;三是量化分数目标,提升学科弱点,收获与心理预期相符的成绩进阶。徐子一告诉记者:“目标要扎根现实土壤,当目标具体可量化、有执行路径、能自我驱动和微调时,更容易实现。”

家长篇:守望边界 提供情绪价值

四年级学生爸爸马文武既是家长,也是从业近十年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新学期,他的目标是加强家校协作和自我成长。“首先,我要做一个有温度的陪伴者,让孩子参与制订学习与生活计划,在平等对话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通过亲子游戏、科学实验、阅读分享等活动把家庭教育融入生活场景;其次,我想做一个有智慧的协作者,主动与班主任老师定期反馈孩子的在家表现,多参与学校的家长课堂;最后,我要做一个自我成长的践行者,坚持阅读、运动等良好习惯,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高一学生家长蓝双秀的新学期目标是“做孩子的同道中人”。她说:“在备战中考的这半年里,我目睹了她的无助、沮丧,也目睹了她的拼搏、奋进、等待和欣喜。我能做的不过是和她并肩奋进,一起挑灯夜读,偶尔闲聊几句,一起起床开启新一天的忙碌。如今,她得偿所愿,去了自己心仪的高中,我希望成为她的同道中人,感知她的高兴和悲伤、期待和努力,成为她愿意倾诉和托付心事的妈妈。比起漂亮的成绩单,我更期待她找到内心的热爱。”

高三家长何美子的目标简简单单:做情绪稳定的家长。何美子告诉记者:“这个假期,我和儿子有过几次争执,都是关于学习的,高三了,焦虑和压力不自觉地就在家里弥散开来。争执过后,我进行了反思,希望家庭氛围不被高三而影响。所以,新学期我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做情绪稳定的家长,多倾听少评判,多关心少指责,始终保持温和,给孩子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让家里始终温暖温馨。”

教师篇:

让成长自然发生

新学期启幕,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师杨明哲的目标是学会关心。“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路上,我一直尝试改变,尤其是暑假读了《学会关心》这本书,我对教育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允许不完美’比‘追求正确’更有力量。让学生有勇气活成‘自己的样子’,允许学生摔跟头、走岔路,甚至暂时‘不优秀’,其实是在传递一个信号——我关心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你的表现。真正的关心是‘我和你一起’,而非‘我为你安排’。关心的终极意义是‘让关系变真’,在真实的关系里,好的成长会自然发生。”

大连市第一中学教师曲阳的新学期目标是“更懂学生”。“七年的执教路,初心在,新知亦在。这个学期,我想蹲下身倾听:那个上课总走神的孩子,是否藏着未被看见的心事?那个不敢发言的孩子,是否需要多一次鼓励的眼神?我会用‘成长手账’记录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在班会课设‘分享小站’,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让教育真正触达心灵;我会组织‘挫折分享会’,结合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不完美’也是成长的勋章,教会他们在困境中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我要让沟通充满语言艺术,面对学生间的矛盾,不再急于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表达感受,与家长沟通时少讲问题,多提方法,让家校沟通从‘告状’变成‘同盟’。”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教师陶玉婷的新学期目标是“以AI技术为翼,深耕高中教育,让精准教学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课堂上,深挖“AI+教学”育人价值,让“因材施教”从理念落地为“一人一策”,助力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实现个性化成长;班级管理中,构建“AI提效+人文升温”双轨模式,借助AI精细化整理成长档案、优化座位,省出时间与学生深度对话,让技术成为传递温暖的纽带,让每个学生都“被看见、被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拓展AI“预防性”作用,引导学生用AI及时调适情绪,用AI创作心理视频,将心理支持从“危机干预”延伸至日常,守护青春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