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的用心如何让人懂

2025年09月05日

本栏主持:梁岩小姨

受访家庭(均为化名)

李红:妈妈,45岁,全职陪读;子为:孩子,18岁,高三学生

镜头1

当“冲突”影响了关系

主持人:李红,您全职陪读,原因是什么呢?

李红:我工作忙,孩子小时候不在我身边,初中时他不听我的话,甚至埋怨我。所以初三我辞职在家陪他,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可现在,他好像并不领情,我说什么他都跟我反着来。

主持人:子为,听妈妈这么说,你有什么感受呢?

子为:我知道妈妈的付出,但她总是指挥我,我一旦不听她的要求,她就一直讲,直到我发火或者妥协。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自由,让我自己去探索学习和生活的方式。

主持人:李红,您能接受孩子这么说吗?

李红:我接受,我啰嗦也是为了他好。他不补课,放假就看平板,老师说要整理综评材料,我电脑坏了,只能用他的平板,但他怎么都不给我,我连他作业写没写完都不知道。

镜头2

放下评判 转向欣赏

主持人:李红,如果必须说出孩子最值得欣赏的三个地方,你觉得是什么呢?

李红:孩子会帮我做家务,做饭很好吃;很诚实;不乱花钱,还会给我买吃的。

主持人:子为,你觉得妈妈最值得欣赏的地方是什么?

子为:(哭了)她一直相信我会成为很厉害的人,即使爸爸对我没信心,姥姥姥爷也说我没出息……但她很坚定,从不妥协。

主持人:作为孩子的妈妈,您最想被理解的是什么?

李红:希望他知道我很努力地做他妈妈,我也放弃了很多,是因为我很爱他。

主持人:作为妈妈的孩子,你最想被理解的是什么?

子为:很多事我想自己先试试,即使很难。当我没办法的时候,我一定会求助妈妈。

李红:好,妈妈一定帮你做到,由你来作计划,然后我们再一起商量,绝对不会再不征求你的意见而单方面安排了。

【梁岩小姨观察】全职陪读是一种牺牲和奉献,但这种奉献需要被家人理解并接受。妈妈也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满足感,不能完全依赖孩子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同时,孩子的独立渴望同样需要被尊重,他需要理解妈妈的付出,也需要妈妈的理解和支持。当孩子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通过反抗来争取时,通常更能得到父母的支持。

在这个访谈案例中,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但是,他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爸爸也需要和妈妈沟通,达成教育理念的共识。姥姥姥爷日常会通过经济支持来表达对女儿和外孙的关爱,他们负面表达的背后,是想让孩子看到妈妈的付出,对妈妈好一些,这何尝不是一种没有表达完全的深爱。

在生活中,区分事和人很重要,问题本身才是问题,家人并不是问题,家人间需要认真对话,把心底的想法完全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