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乳腺外科

精准守护 滨城乳腺疾病诊疗迈入“智”愈时代

2025年08月21日

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门诊二楼,一处粉红丝带雕塑格外引人注目。粉红丝带是全球乳腺癌防治行动的标志性符号,这处雕塑不仅提醒所有人关注乳腺健康,也提示大家身处中心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中心主任张海青表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乳腺疾病诊疗方面,技术上追求精准与微创,疗效上注重近期局控与远期生存,同时满足患者对功能与外形的需求。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这里是国内一流水平乳腺外科的前沿阵地。从早期筛查的精准把控,到多学科协作的无缝对接,微创治疗的精妙演绎,再到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构建起无缝衔接的乳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守护链,让滨城女性足不出市,即可享有与国内顶尖水平比肩的乳腺疾病诊疗服务。柳毓 邹霞

规范为基 实现高水平均质化诊疗

长期以来,乳腺癌位居我国女性新发癌症病例数之首。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今天的女性已经不必再谈乳腺癌色变,但前提是乳腺癌诊疗必须规范化。张海青主任坦言,乳腺癌诊疗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往往会影响后续治疗甚至耽误治疗。比如在检查流程上,坚持“先影像后穿刺”——必须完成超声、钼靶、核磁等影像学评估后,再进行穿刺活检,避免出血干扰肿瘤范围判断。在中心医院乳腺外科,穿刺活检往往是术前的最后一项检查,而且是在术前一天进行,将穿刺活检对诊疗的影响降到最低。

目前,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首批认证的“CSCO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示范中心不仅要求自身的诊疗规范,更要求对其他医院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以此项目为契机,乳腺外科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规范化诊疗管理体系,提升了“治疗决策规范化”和“病程管理规范化”水平。

雄厚的学科实力是中心医院乳腺外科能够首批入选CSCO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最重要的原因。该科成立于2001年,是大连市最早成立的乳腺外科,历经20多年发展、深耕与积淀,学科实力已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乳腺癌手术保乳率达到40%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大连市内具有相当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张海青主任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是“CSCO AI乳腺癌规范化诊疗项目”首批七位指导专家之一,曾多次参编《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在最新版的《2024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中,张海青主任仍是专家组成员之一。

乳腺癌规范化诊疗使得患者在中心医院乳腺外科就能得到国内高水平均质化的诊疗,既提高了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又节省了时间、精力与财力。同时,疑难复杂患者也不需要再到北上广等地的大医院,中心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聘请了十余位国内乳腺癌权威专家,组成国家级专家组给予技术支持,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展常态化会诊工作,已有多位患者从中受益。

AI赋能 诊疗决策迈入“导航时代”

乳腺癌是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的复杂系统工程,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的组合使用,构成了现代乳腺癌治疗的“黄金标准”。中心医院乳腺外科紧跟医学进步前沿,聚焦乳腺癌诊疗的最新成果,强调综合治疗与全程管理的重要性,推动乳腺癌诊疗向更精准、微创的方向发展。张海青主任表示,在确保生存的前提下,通过做好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达到简化治疗、减少创伤的目的。部分治疗要“做减法”:手术能保乳则不全切;腔镜技术和微创手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乳腺癌手术的创伤性;化疗周期能缩短则缩短,药物组合能简化则简化。部分治疗需“做加法”:靶向治疗中,双靶方案因精准针对靶点被广泛应用;不断丰富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这种“加减平衡”可以在控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治疗对患者生活的干扰。

治疗手段的丰富性意味着患者的选择更多了,但医生的责任也更重了——如何精准匹配最适合的方案,是当前的核心挑战。今年年初,DeepSeek等人工智能(AI)产品的问世,让国人真正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事实上,AI和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也在重塑乳腺癌的诊疗模式。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早在几年前已经尝试使用专业的AI系统辅助乳腺癌的诊疗,并且逐渐扩大使用范围。这一系统就是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开发的人工智能(CSCO AI)决策辅助系统,它基于CSCO平台,融合专家诊疗经验、集成肿瘤诊疗知识体系、服务诊疗全病程的肿瘤智能系统。通过分析海量病例数据,AI可以识别出哪些患者更适合靶向治疗,哪些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哪些患者必须进行手术,从而实现真正的“精准医疗”。

经过多年的迭代升级,CSCO AI系统已经收集了国内上百万乳腺癌患者的大数据,这使得该系统变得越来越“聪明”,基本能够达到一位工作15年以上的高年资乳腺专科大夫的水平。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为医生装上“导航”。目前该科要求所有乳腺癌患者的数据都要上传该系统,CSCO AI将根据CSCO指南自动生成一份详细具体、符合单体病人情况的治疗方案,医生再参考系统给出的方案对自己的治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对年轻医生,它是规范诊疗的“教科书”;对复杂病例,它能提供多维度参考,减少决策偏差。

人文关怀 诊疗从“治病”到“愈心”

乳房不仅是生育和哺乳的重要器官,也是女性自信和魅力的象征。切除乳房不仅会对患者造成生理上的损害,往往还会让很多患者产生心理障碍,自信心受损。张海青主任表示:“医学有时是人文与美学的结合,在治好病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乳房外观是目前乳腺外科学界的共识。作为医生,我们珍惜每一位女性保留乳房的权利。”因此,对于适合保乳的患者,乳腺外科团队会动员患者保留乳房。从长远来看,这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术后的康复和生活,都有正向的积极意义;如果患者因病情无法实施保乳手术,则可进行一期乳房重建,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大部分乳房组织,并结合整形外科的手术技巧,基本保持乳房外形。即刻乳房再造不仅避免了乳腺癌患者二次手术的风险和创伤,还能达到身体和心理双重治疗的目的。

在一些发达国家,乳腺癌保乳率高达90%左右,这主要得益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中心医院乳腺外科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对更多女性进行乳腺癌相关知识的科普,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教育。该科还率先在全市组织开展以“关爱女性,远离乳癌”为主题的乳腺癌普查工程,为全市高危人群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普查服务。截至目前已为5000余名具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朋友进行了免费乳腺癌筛查。

部分乳腺癌患者在确诊之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抗拒治疗。因此,乳腺癌患者除了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心理支持同样重要,这对于患者及家庭也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乳腺外科医生以“尊重式沟通”获得患者信任: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传递共情;通过心理医生介入、药物辅助等方式,给予患者缓冲期,让其自主决策。在中心医院门诊二楼,开设有全市首家乳腺癌患者关爱小屋。这间以粉色为主色调的关爱小屋,里面没有一张病床,但患者、医生、护士却可以会聚在这里,相互倾诉、相互鼓励、相互交流,让患者在抗癌路上能有一个可以学习、倾诉交流的地方。关爱小屋已经成为联系医患的纽带,帮助乳腺癌患者以更好的状态回归家庭、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