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杨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大连日报》即将迎来创刊80周年,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时刻,记者联系到公交集团汽车二分公司,该分公司团委书记陈思奇讲述了其接手宣传工作后,与《大连日报》结缘的故事——
2024年春节,我在6路公交车的调度室里敲下第一行字。刚接手宣传工作的我,正记录司机刘哥连续10年在除夕夜值班的故事。给《大连日报》投稿的邮件发出时,窗外的雪正落在站牌上,像给老地名盖了层绒毯。
报社小张的电话来得比预想中快。“姐,你写刘师傅在车厢内服务乘客的场景,能不能多拍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她的声音里带着地铁报站的背景音。那天下午,我跟着刘哥的车跑了三趟全程,在和平广场终点站抓拍到他扶轮椅乘客的瞬间,后来这张照片配着我的文字登在报纸上,让读者感受到公交人不同的除夕夜。
这两年,我在《大连日报》上发表了10余篇稿件。从最初的记录公交故事,到现在带着防抖云台跟车拍摄,报纸上也渐渐有了更多车轮上的故事。最新的一篇是公交车开进幼儿园,文中提到家长说:“公交安全普及到学校、社区,真的太暖心了!”被编辑总结为“让安全出行和绿色出行的理念在孩子们的心里落地生根”。
最难忘的还是2024年冬天,除夕夜的大暴雪。我跟着车队除雪防滑小组在906路调度室待命,看到司机们向路面撒融雪剂、帮助社会车辆推车、提醒乘客注意防滑。采访本被大雪打湿,字迹晕成一团,我就用手机录音。凌晨2时传给报社的稿子,配着我在驾驶室拍的现场特写,第二天见报时,小张加了句编者按:“这些在大雪里坚守的身影,映着大连人的担当。”
前几天整理资料柜,发现第一篇见报稿的剪报被压在厚厚的调度日志下,边角已经泛黄。新入职的年轻人好奇地问:“现在都刷短视频了,为啥还坚持给报纸写稿?”我指着窗外驶过的双层巴士,车身上印着的“大连蓝”,和电子报头的颜色一模一样。调度室墙上的《大连日报》,正是环城旅游巴士的新闻。“你看,这报纸就像咱的老线路,跑了多少年,载着的都是过日子的实在事。”
如今每个早班,我都会在发车前给调度室的报架换上新到的《大连日报》。有乘客上车时会拿起翻看,说“这篇写16路的文章我看过”。80年的报纸像条穿城而过的公交线路,从铅字的慢车到融媒体的快车,始终载着民生的温度。我这两年的记录,不过是给这条线路添了几站风景,却从它那里体会到:最动人的故事,永远在车轮与大地接触的地方。
征文启事
1945年11月1日,《大连日报》创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最早的城市党报之一,如今,《大连日报》已走过80年的历程,成为大连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藉此,本报举办主题征文,诚邀广大读者、作者以“给大连日报的一封信”为主题,写下与《大连日报》的故事,用文字诉说这份独特的缘分。
来稿要求:
1.文体不限,书信、散文、随笔、访谈均可,题目自拟。
2.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建议中肯,字数千字以内。
3.文末请附作者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及详细通信地址。
投稿邮箱:dlrb80@126.com
邮寄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权街162号大连新闻传媒集团1304室“80周年征文”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116022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0日(寄件以邮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