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口区:深耕典型成长沃土 激活文明幸福密码

2025年08月19日

马栏街道开展“诚信经营进街区”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黑石礁街道“中国好人”刘福荣为辖区老人提供义务理发服务。

南沙街道积极开展“清凉相伴 文明同行”——沙河口区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李家街道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

春柳街道“晨话夜访”项目志愿者深入楼院征集民情。

西安路街道“红领巾”讲解团在中华工学会旧址宣讲红色文化。

星海湾街道“先锋骑手”参与“书香换花香”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煜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坐标,更是人民幸福的温暖底色。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及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沙河口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14家驻区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户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成为引领区域向上向善风尚的闪亮标杆。

近年来,沙河口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精心构建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初心工程”,打造典型引航、示范带动的“北斗矩阵”,编织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网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精神文明建设新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精神力量。

枝叶关情 服务精准达民心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沙河口区将“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将“群众参与”作为力量源泉,让文明实践直抵人心、温暖民心。

民声为引,架设服务“连心桥”。沙河口区依托“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动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精准服务闭环机制。网格员化身“流动探头”,通过“晨话夜访”倾听民声;依托“微心愿”征集民意,实现服务供给与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

“跟着李家‘待人亲’队伍开展活动,参加社区‘美邻节’、百家宴,让我的生活变得特别充实”。这是居民钟阿姨的真情流露。李家街道“待人亲”项目精准捕捉居民对邻里和睦与文化滋养的渴望,以亲切方言为情感纽带,打造“银龄乐学”“青春赋能”等四大服务菜单,累计培育文明实践志愿者4000余名。春柳街道“晨话夜访”将文明实践深度融入网格治理,被老百姓称作“没有警铃声的百姓110”。马栏街道“文润邻里·三彩赋能”项目,以“红绿蓝”三彩文化赋能多民族社区,400余场活动惠及居民万余人次,以文明实践“小切口”答好为民惠民“大文章”。

孵化赋能,壮大服务“生力军”。服务群众,需要坚实的社会力量支撑。沙河口区创新构建“政府扶持、社会运作、专业管理、多方受益”的社会组织培育体系,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支持、能力建设、项目策划、资源链接等全周期孵化服务。成功孵化培育5A级社会组织4家、4A级4家、3A级7家,打造“爱心义剪”“美丽影像”等中心直属品牌项目42个。

在位于龙门街7号的沙河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黑石礁街道“星儿绽放”孤独症帮扶项目正为20个家庭提供康复培训。这个由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运营的项目,已累计服务家庭千余户,培训志愿者1.3万人次,成为滨城公益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一位孤独症儿童母亲动情表示:“‘星儿绽放’给了我们专业的指导和温暖的依靠,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精准聚焦,做实暖心“服务包”。沙河口区聚焦“一老一少一特”等重点群体需求,推动服务向深里走、实里做。南沙街道构建“党建+五边形”助老服务体系,围绕“床边有照护、桌边有食惠、身边有帮扶、周边有布点、手边有响应”五大维度,织就覆盖生活照料、助餐配餐、紧急救助等全方位养老网络。星海湾街道“红悦碧海”项目推出“六养融合”服务,惠及近千位长者。“社区食堂饭菜可口又实惠,还有医生定期义诊,老伙伴们聚在一起别提多开心了!”李奶奶的幸福笑容,是服务成效的最佳注脚。

德善生辉 典型引领耀滨城

沙河口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明特色,在于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价值引领和道德感召作用,形成“群星聚力、德耀全城”的生动局面。

“北斗”领航,群星闪耀聚能。在沙河口区,一股崇德向善的力量如北斗七星般璀璨夺目——这便是汇聚了以“中国好人”李光祥、王官升等为代表的近百位好人模范、先进典型的“北斗七星”文明实践联盟。今年3月,沙河口区文明实践交流展示活动中,13项涵盖便民服务、文化惠民的文明实践成果集中亮相,广受赞誉。10位新受聘的“文明大使”,引领千余名志愿者深入7个街道94个社区,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正心”、政策宣传“聚心”、主流价值“润心”、文化供给“悦心”、移风易俗“强心”等系列实践活动,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行动,构筑起德善沙河口的最美风景线。

深耕项目,放大示范效应。沙河口区精心设计载体,让榜样力量在具体实践中深度释放。发挥好人模范和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推出“宣传结对、资源结对、活动结对、服务结对”共建模式,持续打造“北斗七星在行动”文明实践优秀项目和精品项目。围绕宣传宣讲科学理论、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4大主题,推广9大项目参加全市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郭大姐爱心之家”20余年坚守学雷锋初心,义务奉献近90万小时;“百小科”科普课堂累计点燃辖区2400余名青少年的科学梦想;“我爱大连”环保团队14年间开展环保活动400余场,从11人徒步捡垃圾的星星之火汇聚成如今超5万人的燎原之势,文明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榜样联动,厚植道德沃土。为了广泛汇聚文明力量,沙河口区启动“文明聚力·星耀沙河”驻区全国文明单位文明共建计划,通过“需求+资源”双清单机制,引导文明单位深度参与文明实践。一方面,联合中建八局东北分公司、大连闹海房地产等全国文明单位,开展“北斗七星”礼遇好人模范主题活动,树立尊崇模范的鲜明导向。另一方面,动员文明单位与街道社区结对共建,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志愿者开展“美画沙区 扮靓滨城”树洞艺术活动,变街头树洞为艺术小品,让街景成为文明载体;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半岛晨报等媒体单位与辖区联动,挖掘凡人善举,宣传文明风尚,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这种双向赋能的机制,让道德沃土愈加丰饶。

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一支由57名少先队员组成的西安路街道“红领巾”讲解团,活跃在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用稚嫩而坚定的童声深情讲述革命故事,累计开展义务讲解2000余场,服务观众超16000人次,奉献的火种在童声中赓续传承,为文明注入了蓬勃的少年力量。

全民参与 文明之花满城芳

沙河口区通过织密阵地网络、打造品牌活动、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构建起全域覆盖、全时响应、全民共享的文明矩阵,激发全社会协同参与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

阵地织网,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沙河口区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四级书记”带头,统筹盘活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各类资源,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阵地网络。精心打造西安路、星海湾“双核引领”文明实践街区和铁路沿线、魅力湾线“双线联动”的文明实践格局。“文明实践流动服务站”走进社区、楼院、商圈、企业、校园,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品牌驱动,多彩活动润民心。围绕群众需求,沙河口区系统推出“暖冬、夏凉、助老、助学、科普、环保”六大文明实践品牌行动,全年不断线、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今年4月,为迎接五一旅游旺季,沙河口区以文明实践集中日为载体,在铁路沿线和魅丽湾线开展“北斗七星·扮靓双线”主题活动,推出“文明旅游课堂+文明新风倡导+文明清洁行动+文明有你打卡”四大行动矩阵,为市民游客营造“景美、人和、城净”的文旅体验。

多元主体,激活文明新力量。沙河口区2021年起组建“先锋骑手”文明实践服务队,推动“两新”群体从“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这支以外卖小哥为主体的文明实践队伍,从成立时的数十人,发展壮大到如今200余人。他们发挥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常态化开展民情信息搜集、安全隐患排查、照料独居老人等志愿活动,形成“服务—融入—反哺”的良性闭环,累计服务超1000次,成为守护城区的“先锋哨兵”。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德善如光,照亮前程。现如今,漫步沙河口街头,文明气息扑面而来——大街小巷“邻里和睦”主题墙绘色彩斑斓,社区实践站理论宣讲声情并茂,小区楼院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在这里,人人都是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处处可见善意传递的温暖场景。沙河口区以实践奏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的时代强音,为大连奋力谱写“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加强劲、温暖的沙河口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