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立方”:牵动金普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致富魔方”

2025年08月14日

在金普新区董家沟街道蘑菇小镇,觅视科技(大连)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全气候型智能蘑菇立方”内金耳长势正好。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刚过立秋,大连金普新区董家沟街道英歌石村的蘑菇小镇已提前进入收获时节:一排排标准集装箱改造而成的“蘑菇立方”外形与色彩极具现代感,舱内的七层菌包上,黄澄澄的金耳正在肆意生长,每一朵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是金普新区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的示范项目——“全气候型智能蘑菇立方”。该项目围绕金普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由觅视科技(大连)有限公司与大连大学、大连德泰臻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方联合打造,是一个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融科技农业、人工智能L2垂直行业模型、智能制造、农光互补、特色种植等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成果转化及产业融合项目。

金耳,耳包革科、耳包革属真菌,颜色金黄,更富含多糖、维生素C、氨基酸、磷硫锰、铁、镁、钙、钾等有益身体健康的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滋阴润燥、健脾养胃、缓解阴虚内热等功效。广泛用于生物医药原料、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护肤品及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金普新区企业觅视科技自主研发的“全气候型智能蘑菇立方”,长12.2米、宽2.4米、高2.8米,凭借每米厚度两侧温差小于0.024瓦特的超低导热系数,支持从零上60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的全气候智能化运行条件,同时具有水电即插即用、超低循环水设计、稳定高产、管理成本低等优势。觅视科技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全气候型智能蘑菇立方”可覆盖食用菌全生命周期管理,适用于金耳、猴头菇、珊瑚猴头、桑黄、生态松茸等高附加值食用菌种植,同时也能种植平菇、榆黄菇、鹿茸菌等10余种普通食用菌,通过智能控制实现无人化值守,一个人能管理5~7个方舱,据测算投资回报率非常可观。

随着金普新区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不断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金普新区正围绕项目构建食用菌全产业链招商、孵化及服务平台。截至目前,项目中试基地及孵化空间建设已经完成,大连大学、大连乡村振兴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等1所高校、3个科研机构先后入驻,另有在谈入驻项目8家,整体预计将孵化企业15家。

同时,围绕分布式“智能蘑菇立方”,金普新区正在加快构建农业、新能源、金融、生物医药、提取技术、食用菌菌种、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循环体系,以“农业废弃物—新能源—智能种植—高值转化—农业碳汇”的闭环体系,实现金普新区农业从“传统种植”到“生物经济”的跨越式升级。

按照金普新区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该项目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达到累计投放200个“蘑菇立方”的产业规模,食用菌年产量达5000吨,综合年产值实现14.6亿元;食用菌菌种年产量500万包;废弃物有机肥计划改良樱桃种植土壤面积1.3万亩,为金普新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