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他们的硬核退休生活——

“银发担当”绘就滨城最美夕阳红

2025年08月14日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许晓楠 图·受访者提供〛

“没想到退休后还能为船员和渔民讲授海上作业知识,‘银发人才库’真是给我们搭了个好台子!”近日,在长海县渔船船员技能培训的课堂上,记者见到了72岁的退休干部李胜玉。刚讲完一堂实用课的老先生,额头上有汗珠,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2024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以老年人为主体开展智力援助和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市委老干部局创新工作方法,推动银龄志愿服务提质增效,让李胜玉这样的老干部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曾经“零星分散”开展志愿服务的老干部们,以系统联动的新姿态,用专业与热忱在城市发展的舞台上续写华章。

社区“点将” 银龄“接招”

“我们街道想给社区居民、老党员安排一堂专题党课,能帮忙联系一位老干部宣讲员吗?”上午9时,中山区葵英街道的“点单”信息刚发出,市财政局退休干部、市老干部宣讲团的宋玉秋就“抢单”成功,回复了葵英街道的信息。这是市委老干部局创新的“点单—下单—接单”模式,高效匹配银发人才供需。

在高新区凌水街道大有文园社区,73岁的由艳英说起银龄志愿服务站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有一次她在社区调解邻里纠纷时遇到了困难,高新区银龄志愿服务站不仅提供了“调解室”,还帮忙准备了可参考的案例资料。这种“需求采集—精准匹配—跟踪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让银龄志愿服务更高效,也将温暖传递得更远。

在普兰店区丰荣街道古城社区,60多位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的老干部更是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给他们带来的获得感和成就感,社区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便民服务、合作商家优惠,为社区治理注入持久动力。

“银发志愿军团”正崛起

“招募令一发,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点开中共大连市委老干部局微信公众号,退休教师宋庆泮的报名记录清晰可见。今年,像他这样通过“指尖操作”加入“银发人才库”的老干部不在少数。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市委老干部局将散落在各地的“银发智囊”组团。

在市委老干部局的会议室里,一份与大连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联合印发的文件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我市组织老干部开展“振兴新突破・银龄再行动”的活动细节。通过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专业机构联动,800余个银龄志愿服务组织被纳入四级“志愿网”,从市区到村社,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精准筛选、分类建档”,市区两级“银发人才库”新增1537人,总量达到5700人,专业涵盖党建理论、科技教育、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帮扶教育、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一支专业突出、结构合理的“银发志愿军团”正悄然崛起。

“银发担当”闪耀滨城

“这新品种的软枣又大又甜,产量还高,多亏了李宪民。”在金普新区的软枣种植基地,农户们围着62岁的退休农业专家李宪民赞不绝口。据了解,以他为代表的“老专家顾问团”今年已开展科技兴农培训20余场,培育的180余名农村创业带头人,正带着新技术奔向田间地头。

从大连地铁建设方案的审核优化,到走进社区学校的红色宣讲;从“银领益栈・睦邻守望”的社区调解,到“银领益栈·银辉反诈”的义务普法,银发人才的身影无处不在。今年以来,他们为453家企业解决难题3300多件,开展宣讲报告2000余场,在“星火助力·银龄筑梦”活动中,100余期“身边榜样”典型事迹被广泛传播。在大连的大街小巷,这些穿着“志愿服务”红马甲的老干部们,鬓染霜华却步履铿锵,将退休后的时光化作服务社会的星火,用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

①高新区凌水街道大有文园社区银发志愿者由艳英在为群众调解纠纷。

②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北京街社区“和美银龄”党支部老党员定期维修社区公共设施。

③旅顺口区老专家服务团成员、果树专家、正高级农艺师王占君在大樱桃园进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