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文武
人的一生,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
1955年9月19日,我出生在大连这块土地上。作为父母结婚10年才盼来的第一个儿子,我出生的当天,识文断字的父亲买回一份带着油墨香的《旅大日报》(《大连日报》前身),作为我人之初的第一份见面礼,郑重地珍藏了起来。冥冥之中,注定了我与《大连日报》一生的情缘。
1966年,读小学四年级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父亲鼓励我给《旅大日报》投一篇征文。那时的我,第一次知道给报纸投稿可以不贴邮票,只需剪去信封的右上角就可以了。当时兴奋的我对新闻报道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几乎每天都给报社寄一篇稿子。尽管都是石沉大海,仍然乐此不疲。
1975年,20岁的我,从一大批下乡知青中被选调到当时的复县复州公社当报道员,后来正式成为《旅大日报》的一名通讯员。从此,开始了我的新闻人生。
1976年,我应征入伍到黄海前哨,成为《大连日报》“前哨”版(后改为“子弟兵”版)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从军廿四载,我在《大连日报》发表了200多篇稿件。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组织并策划撰写的反映边海防军人家庭生活的系列报道《劝你不要离开他》,还有全军英模朱春权舍身救战友的重大典型报道,都在军地引起热烈反响。
1999年,我转业到大连市委宣传部,再次成为《大连日报》的特约记者。2000年,我发表在《大连日报》头版头条的长篇通讯《从“个体户”到党的人》,成为全国重大典型报道,被70多家报刊转载。
2005年,《大连日报》创刊60周年,我的一首长诗《长歌一曲六十年》荣获主题征文二等奖,并在人民文化俱乐部登台领奖。还记得当时的报社总编辑高连仲老师颁奖时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小桑变老桑,《大连日报》见证了你的新闻人生,继续走下去吧!”就在这一年,我的新闻事业大丰收,一年之中,在《大连日报》发表新闻作品100余篇,其中,发表在头版头条的长篇通讯《心碑》荣获那年大连好新闻奖唯一的一等奖。
退休10年间,我与《大连日报》情缘未了,笔耕不辍,依然每年有10多篇文章见诸报端。
岁月不居,人生易老。如今我已年届古稀,抚今思昔,我从《旅大日报》读到《大连日报》,从报道员到通讯员,再到特约记者,身份换了几轮,不变的是自己的新闻人生。就像老伴儿说的那样:“你啊!这辈子就是个离不开《大连日报》的命。”哈哈,这份情缘,或许早在父亲当年给我买那份报纸时,就已写在命运的稿纸上了。
征文启事
1945年11月1日,《大连日报》创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最早的城市党报之一,如今,《大连日报》已走过80年的历程,成为大连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藉此,本报举办主题征文,诚邀广大读者、作者以“给大连日报的一封信”为主题,写下与《大连日报》的故事,用文字诉说这份独特的缘分。
来稿要求:
1.文体不限,书信、散文、随笔、访谈均可,题目自拟。
2.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建议中肯,字数千字以内。
3.文末请附作者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及详细通信地址。
投稿邮箱:dlrb80@126.com
邮寄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权街162号大连新闻传媒集团1304室“80周年征文”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116022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0日(寄件以邮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