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守护夜市食安

2025年08月13日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宋晓桐)近年来,夜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甘井子区泡崖街道的大水市场是深受周边居民欢迎的特色小吃街,该区市场监管局从审批服务、培训指导、动态监管等多个维度,构建全链条、精细化的监管与服务体系,努力打造餐饮夜市治理标杆,用心守护商家和消费者的“双向奔赴”。

先行规范,证照许可加速审批。今年,大水夜市迎来焕新升级,为助力商户高效办理证照,属地市场监管所协助市场主办方将申办营业执照、小餐饮经营许可证的申办标准细化后纳入招商函,明确告知各入驻商户装修时操作台、水槽等餐饮设施的设置规范。商户按照此要求筹备,既能快速完成硬件设施和加工流程的设计,又能在有限经营面积内实现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帮助商户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

先行培训,主体责任全面压实。为筑牢开业前的食品安全防线,区市场监管局针对性开展了覆盖市场主办方及145个食品摊位业户的食品安全自查专项培训。要求主办方健全食品摊位台账,每日对场内业户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进行常规自查。要求食品经营单位主动亮证经营,严格落实进货查验、食品贮存、操作规范等各项制度,确保食品安全。专门制作了“码上见”数字化培训模式,将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内容系统整合,形成二维码,从业人员仅需扫码,即可实时查阅标准化文件、学习专业知识,让数字化手段成为食品安全的“移动知识库”。

夜市夜查,食品安全时时守护。夜市开业后针对夜市经营时间特点开展“错时执法”,组织执法人员对业户的经营状况进行了全覆盖检查。重点对食品储存条件、加工操作规范、场所环境卫生、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方面进行检查,确保监管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市场内的肉制品、水产品等餐饮食品开展快速检测20批次,抽检产品全部合格。畅通12345、12315等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处置消费纠纷,强化消费维权力度。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大对夜市、餐饮街区等重点场所的检查频次,探索建立“白+黑”弹性执法机制,让“烟火气”与“安全感”并存,切实保障市民夜间消费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