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右二)等10名“全国最美志愿者”代表现场领奖。受访者供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许晓楠
1991年8月,韩伟因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成为“高位截瘫”残疾人,永远也站不起来了……经历了消沉、颓废,甚至“自杀”后,他在很多好心人的关爱下重新树立起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为了感恩大家、回报社会,韩伟于1995年开始投身公益,做一名志愿者力所能及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1996年3月5日“全国学雷锋日”那天,韩伟创立了“大连市心连心志愿者服务中心”。30年来,韩伟和志愿者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爱心口号,相继组织开展了拥军爱民、尊老爱幼、环保护绿、扶贫济困、支教助学和扶残助残等各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
30年来,韩伟影响、带动32万名志愿者帮扶了30.3万人次的老、幼、病、残等弱势困难群众,组织了大大小小的爱心公益活动10万余件次,带领志愿者爱心团队为社会奉献了1000多万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其中,韩伟本人就累计奉献5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全国100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韩伟相继荣获“全国志愿者助残先进个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辽宁省道德模范”“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辽宁省最美志愿者”“大连好人”“大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大连市志愿者助残先进个人”等五十余项国家、省、市荣誉称号。
“情暖夕阳”——用心提高困难老人幸福感
72岁老人杨琴患类风湿致重度残疾,因行动不便洗澡成为她特别“头痛”的难事。韩伟知道后马上成立“爱心助浴”志愿者小分队,每月定期上门帮助杨琴洗澡,并为杨琴提供义诊、理发、义演和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让老人感动不已。
每年春节,韩伟都会招募广大志愿者开展“情暖夕阳”之“温暖老人心、共度除夕夜”爱心助老主题公益活动,组织志愿者到孤寡、失独、空巢老人家里、敬老院里陪同老人们一起过除夕、吃年夜饺子,为老人们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和提供医疗、按摩、理发与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截至今年该活动已连续组织开展了18年,总计有一万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报名参加,帮扶和陪同了5000余名孤寡、失独、空巢老人度过了欢乐、祥和、温馨的除夕之夜。韩伟说:“虽然每年组织这项活动特别辛苦,但是每每看到老人们脸上露出幸福而快乐的笑容时,再苦再累我觉得也是值得的!”
“阳光助残”——用情温暖每一个残疾人
家住中山区桃源街道长利社区的王龙盛,小时候因一场重病致重度脑瘫,生活不能自理,随着父母的相继去世,他的生活愈发困难。韩伟知道后组建“1211”阳光助残志愿者爱心小分队,与王龙盛结成“一对一”长期帮扶对子,每月定期到王龙盛家里帮他拖地、擦玻璃、洗衣服、做饭,陪他去澡堂洗澡和到商场购物。每年王龙盛过生日志愿者都会买来大大的生日蛋糕,做一桌丰盛的菜肴,让王龙盛感受“家”的温暖!
每年韩伟还会组织开展“圆梦1+1”阳光助残项目,为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实现爱心愿望大行动。该项目实施20年来共计为5万余名残疾儿童等困境儿童实现了爱心愿望。该项目荣获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该项目实施团队甘井子区残联心连心志愿服务队于2023年被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认定为“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
“助农驿站”——用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在瓦房店土城子乡鞠屯有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有两个孩子都是脑瘫,孩子妈妈卢永华哭着打电话求助韩伟:家里种的葡萄熟了,由于自己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脱不开身到市场卖葡萄,爸爸一个人实在卖不过来,再不赶快卖出去葡萄就全部烂在架子上了……听到电话里孩子妈妈哭泣的声音,韩伟立刻行动起来,组织助农志愿者服务队分成4个助农小分队,分别在五一广场、高新区黄浦路、大连理工大学北门、高新区紫御观邸小区等地设点帮助爱心义卖葡萄,经过助农志愿者2天的努力,脑瘫兄弟农户家的5000多斤葡萄全部卖光了,卢妈妈激动万分地说:“韩伟和志愿者真是帮大忙了,葡萄卖完了,就等于保住了两个孩子康复治病钱!”
韩伟创建的“助农驿站”不仅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当困难农民家庭有任何急难愁盼的事情,韩伟都会伸出援手给予关爱救助。
家住瓦房店元台镇农民刘伶伶生下双胞胎女儿,但当两个可爱的小姐妹出生不到半年却不幸患上严重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如果不及时抢救随时有生命危险,韩伟多方筹集了十余万元物资和医疗救助费,帮助双胞胎小姐妹战胜了病魔。
此外,韩伟还举办“童心港湾”助农公益项目,为一万余名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更多农民家庭提供学业辅导、心理咨询、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文体活动、法律援助、医疗康复、就业创业和爱心捐赠等一系列助农、惠农、帮农社会公益服务。“助农驿站”乡村振兴项目荣获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举办的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韩伟说,只要生命不止,他就奉献不息,他的这“第二次生命”是社会给予的,因此他要把“第二次生命”奉献给社会,将爱心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