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成功加注。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 金博源)7月24日,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在大连港顺利完成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标志着我国航运业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也为全球航运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此次绿色船用氨燃料的成功加注,使大连成为全球首个具备生物燃料、绿色甲醇、LNG及绿色氨燃料等船用替代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完善了大连港燃料供应体系,填补了船舶绿色氨燃料加注品类的空白。这不仅为国内外船舶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环保型的燃料选择,也极大提升了大连港在航运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绿色燃料加注服务的领先优势,大连港正加速成长为全球航运绿色发展的重要枢纽,吸引更多国际船舶停靠加注,为推动大连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接受加注作业的5500HP氨动力港口作业船,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联合大连理工大学共同设计研制,集成了多项前沿科技成果。船上搭载的自主研发氨气双燃料发动机、氨燃料供给系统、氨燃料储罐及尾气处理装置等核心设备,代表了当前船舶动力技术的最高水平。主甲板两侧精心布置的2个全压式氨燃料储罐,能够为主机提供稳定可靠的氨燃料供应,最大氨能替代比例高达91%,大大减少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有效降低了船舶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该船顺利入级中国船级社,并获得“Ammonia Fuel Tug”(氨燃料拖轮)船级符号,这不仅是对其技术性能和安全性的高度认可,更为氨燃料动力船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示范。
此次加注的绿色氨燃料,采用100%绿色电力制备,构建了从能源生产到燃料制备的全流程绿色低碳体系,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Plus认证,同时也是全球首个获得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可再生氨认证的绿氨产品。这种绿色氨燃料的大规模应用,将为航运业提供零碳排放的解决方案,有力推动全球航运业向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和生物质秸秆资源,是全国主要的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生产基地。大连地处东北亚航运枢纽位置,背靠东三省和内蒙古绿色产业腹地,是连接氢氨醇产业链上下游间的重要纽带。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在此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成功实施的背后,辽宁海事局、大连海事局、大连市交通运输局、大连市工信局、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甘井子区政府、大连自贸片区管委会及中国船级社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与专业指导,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未来,大连海事局将立足区域发展规划,不断优化监管服务保障模式,助力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中石化中海燃供(SINOBUNKER)、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远景科技集团三方紧密协作、精心组织,携手推动大连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建设。这种跨领域、跨行业的深度合作模式,为未来更多绿色能源项目的落地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