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邵海峰〛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交出了一份稳健增长的成绩单。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4.23万只,存续规模达30.97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3.4%。尽管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市场依旧保持着扩张态势,彰显出银行理财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重要地位。
规模增长与结构分化
从产品结构来看,固收类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存续规模中,非现金管理类固收产品规模达23.4万亿元,占比75.57%,成为市场主流。这主要归因于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保守,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为6.85万亿元,占比22.12%,连续三年占比下滑,主要是受底层资产收益下降和市场竞争影响,被短久期固定收益类产品和货币基金分流。而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合计规模仅0.67万亿元,占比不足2.2%,反映出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权益类投资能力上的短板以及投资者对高风险产品的谨慎态度。
收益率下行与市场波动
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普遍承压。全市场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2.4%,较2024年末下行22个基点。其中,固收类产品受债券市场利率下行影响,纯固收类收益率降至2.9%,“固收+”类降至2.4%。唯一亮点是混合类产品,平均收益率逆势微增0.66个基点至3%,在股债震荡环境中展现出灵活配置的优势。
债券市场的波动对理财产品收益影响显著。2025年2—3月债市回调期间,理财产品破净率上升,投资者对净值波动的担忧加剧。不过,随着二季度债市的震荡回升,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有所回暖。
下半年展望: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展望2025年下半年,多数业内人士对银行理财市场持乐观态度。有专家预计,理财市场规模有望延续温和增长态势,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短期限、高流动性理财将继续承接存款迁移,固收类理财收益率有望小幅上行,而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预计延续下行,规模继续收缩。
有机构相关研报指出,全年理财规模预计或超过33万亿元,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存款利率下降促使资金流向理财市场,以及理财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和策略优化提升产品吸引力。
投资者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面对丰富多样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应如何选择?业内人士给出以下建议:
明确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首先要通过风险测评,明确自己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优先选择R1、R2级别的固收类产品;风险承受能力较高且追求较高收益的投资者,可适当配置混合类或权益类产品,但要注意控制比例,避免过度集中投资。
关注产品收益与风险特征。不仅要关注产品的预期收益,还要了解收益的稳定性和实现概率。例如,固收类产品收益相对稳定,但在市场波动时也可能出现净值回撤;权益类产品收益潜力大,但风险也高。同时,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投资范围、投资比例、业绩比较基准等关键信息。
分散投资。采用分散投资策略,将资金配置于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以降低单一产品的风险。例如,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短期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另一部分资金投资于中长期的固收类或混合类产品,追求更高的收益。
关注市场动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利率走势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例如,在利率下行周期,可适当延长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锁定较高的收益;在权益市场表现较好时,可适当增加混合类或权益类产品的配置比例。
选择正规机构和优质产品。优先选择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银行和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稳健增长,但后续也面临着收益率下行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挑战。下半年,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市场动态和产品特点,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