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孟颖
灯与河川,夏日人间。走进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北岗社区,居民随处感受到“关怀热度+幸福温度”。“党群连心共享室”里“北岗红人”党员们在主持居民议事;小区楼道绚丽的彩绘是青少年志愿者的童心美艺;社区食堂里烟火美味托起了老人们的幸福“食光”;“萌初学堂”里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舞蹈室里舞姿翩翩,乒乓球台边热血澎湃,志愿服务大集热闹非凡……今年以来,西岗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幸福新社区”建设的部署要求,实施“幸福新社区”建设“优化提质”工程,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抓机制强化、阵地优化、成效转化,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好去处,共享家门口的“新幸福”。
紧抓机制强化 统筹资源强动力
充分发挥制度机制作用,放大基层治理功能,提升服务能级,努力做到党的工作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一是组织体系“织密建强”。坚持区、街、社区三级上下联动,完善五项工作机制,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组织机制、以自治共治为手段的整合机制、以服务功能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以安全稳定为根本的治理机制、以舒适宜居为目标的长效机制,5个试点社区已全面建成。24名区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联系服务社区50次,帮助解决33个“幸福新社区”建设难题。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联系服务到网格,累计深入社区网格306次,解决网格问题186件。区街两级成立工作专班,召开“幸福新社区”建设协调推进现场会,开展“幸福新社区”建设拉练观摩活动。二是建设方案“赋能提速”。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暨“幸福新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组织所有社区书记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分批赴先进城市学习工作经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制定印发具体工作方案,涵盖五大方面11条具体工作举措,凝聚起22个单位的资源力量,着力打造N个幸福“新元素”。坚持“一社区一方案”,打造民乐社区“乐在民乐”、港湾社区“青春港湾”等党建品牌。开办“西岗党建”微信公众号“幸福新社区”建设工作专栏,全方位展示各社区工作经验及动态,目前已发布10篇经验信息。确定10个“幸福新社区”建设先进社区,持续打造典型标杆;确定3个基础相对薄弱的社区,采取“四个一”措施给予重点帮扶,不断提升全区“幸福新社区”建设质量。三是阵地焕新“一应俱全”。按照“一室多用”原则,聚焦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在物理空间改造的同时,焕新更多服务功能,设置更多特色空间。注重与网格党组织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相融合,打造91个网格党群服务站点,不断延伸党群服务根系叶脉,积极构建毗邻式党群服务矩阵,努力把党群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紧抓阵地优化
因地制宜聚合力
立足党员群众的所需所盼,有效融合社区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为党员群众提供党群服务、政务服务、文体服务等,持续做强党建引领下的“融合共促”“一站式”幸福阵地。一是载体活动“多姿多彩”。实施十大“幸福行动”,即组织引领强基行动、网格智治赋能行动、物业提质增能行动、自治共管聚力行动、文化润心惠民行动、康养善育优享行动、平战一体应急行动、除险善治平安行动、创业就业筑梦行动、城市更新焕颜行动。积极链接部门单位、爱心企业、党员志愿者等资源,打造“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全区49个社区均已形成“幸福新社区”建设具体方案。民乐社区以全省首个规范化建设的社区级综治中心为依托,成为全市首个“无讼社区”创建示范点、全市首家基层法院“一窗通办”(社区)联系点。港湾社区建设大连市首家青年发展型社区,打造“YOUNG范”青年行动品牌;建设西岗区“港湾科技工作者之家”,助力船舶、智能装备、海洋食品“三大产业集群”培育。二是多元主体“握指成拳”。深化“七携手”党建品牌,以“携手推进社会治理”等为主要内容,坚持24年持续深化,引导驻区单位提供资源、参与治理,今年以来建立资源清单355个、需求清单323个,签订项目清单316个,解决实际问题309项,切实提高对接精准度。建立网格党支部492个,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1159人、楼院党小组长1351人、党员中心户1182个,实现了“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市区两级“两代表一委员”参加社情民意恳谈会138场,解决实际问题135个。深化民主协商载体,构建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协商议事平台,召开居民议事会252场、警民恳谈会40场,解决群众诉求276个。选派警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360人下沉社区,合力攻坚基层矛盾纠纷。开展“做最美传播者,我为西岗文旅代言”活动,号召骑手们争做西岗文旅的宣传者、推广者,打造城市最美的“流动风景线”。三是社区干部“一岗多能”。打造社区干部“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全岗互通”的工作模式,完善轮流接待、轮岗工作、弹性工作、入户走访等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区“两委”换届情况摸排工作,坚持早摸排、早研判、早整顿、早储备,逐个社区做好分析研判,做到基本情况、班子运行等“6个清楚”。加强“两委”后备人选培,发掘储备符合条件的“两委”委员后备人选166人。深化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按照每个社区储备2名社区党委书记后备人才的标准,建立档案信息库,确保换届时有充足的成熟可用人选。
紧抓成效转化
精准施策增活力
以群众满意度为目标,通过内强素质、外拓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叠加服务力量,同向发力,推动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一是合力守护“朝夕美好”。运用“折叠空间”理念,以“全龄、全民、全时”服务定位为牵引,优化功能布局,更新服务设施。以“一老一小”需求为重点,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生活圈,绘就“一老一小”幸福底色,建成社区居民食堂、四点半学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4个。开展基本养老服务4万余人次,街道实现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举办各类公益课程、活动108场次,丰富青少年假期和周末的课后生活,受益青少年2766人次。16个“老年食堂”服务周边居民用餐42490人次,助力老有所乐。针对中青年,开设舞蹈、书法、古筝等“连青夜校”课程,同时开设“青春赋能未来”AI讲堂、“税月同行”银税公开课等夜校联盟公益课程,累计服务青年近千人,让白天上班、晚上“充电”成为幸福日常。二是社区物业“双向奔赴”。抓住居民小区这个基层治理最基本单位,深化“红色物业”提升行动,培树10个“红色物业”服务项目(企业)示范点。实行“三治融合”模式,引入“公治”、加强“共治”、筑牢“自治”,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国企兜底、部门联动、社区衔接、居民参与的联动机制,解锁家门口的幸福密码。推广“红色物业”四种工作模式,建立“党建+大数据+物业服务管理”模式,依托“智慧社区”三级平台,健全民情反馈、风险研判、应急响应、舆情应对机制,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中国组织人事报》《辽宁日报》《辽宁新闻》刊发全区“红色物业”建设工作经验。北岗社区北岗新居小区荣获首批“辽宁省红色物业小区”称号。三是贴心服务“触手可及”。组织卫健、民政、司法等区直部门力量,开展专场活动50余场,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组建志愿者队伍203支,配强阵地服务保障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41场,惠及党员群众19371人次。开展公益普法宣传活动200余场,受众3万余人。在全市率先成立巾帼家政服务联盟,开展“巾帼家政服务进社区”工作,持续拓展就业消费空间。积极开展“新心向党 暖蜂归巢”行动,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建成全市第一家综合型司机之家。对全区54个“红色驿站”进行升级改造,在高德地图等App中点亮驿站位置,提供“指尖上的便利”。整治背街小巷30条,拆除主次干路和桥下空间违法建设29处、面积6000余平方米。打造垃圾分类样板小区20个,不落地街区3条,完成17个小区分类收运体系建设。6处口袋公园全面开工,补植行道树、花灌木676株,栽植时令花卉4万余株,打造家门口的绿色宜居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