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RCEP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5年06月30日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经济学院教授赵红娟撰文指出,大连应充分利用RCEP新机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加强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继续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整合过剩产能,加强对RCEP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优势特色商品的出口,在拓展与日韩经贸合作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东盟、澳新市场的开发,在重点市场完善国际营销网络布局。要积极引导外贸企业进口高新技术设备和技术,提高对绿色环保材料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支持企业扩大汽车零部件、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器械等领域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多措并举高质量引进外资。引导外资投向高精尖产业,加大力度吸引汽车、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投资,加强高端制造业、精细化工业及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引进外资应向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等具有优势的产业倾斜,产业的多样化和高回报率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多渠道引进外资,实现外资来源的多样化。除保持日韩等国家继续投资外,还应注重加大对澳新、东南亚等国家进行招商引资,利用大连成为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契机,构建面向RCEP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鼓励大连企业“走出去”,推进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根据RCEP规则优化产业链布局,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境外产业园区建设。首先,大连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船舶、汽车、机床企业可选择有利时机进行境外投资,以“产业+资本”的形式输出,开启出海新模式。其次,对于中小企业开展的境外投资,政府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提供更多的项目支持,增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信心。最后,境外工程承包有利于形成完备的对外贸易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牵头建成产业园后,相关产业企业可入驻,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进行产能输出,进一步提升畅通循环能力。

加快大连互联互通建设。大连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龙头城市,是中国北方首个具有LNG国际中转功能口岸,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是RCEP面向日韩、连接东北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窗口。一要加强港航硬件建设,夯实新“枢纽港”基础,继续推进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作为连接东北亚和欧洲市场的“连满欧”“连蒙欧”核心物流通道,发挥带动东北腹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作用。二要紧抓协定生效后中国与东盟日益升温的航运商贸契机,充分发挥综保区、自贸区等政策叠加优势,进一步加大面向RCEP国家开通外贸新航线的力度,提升与日本、韩国的贸易集散能力,扩大对东南亚的海上贸易通道,打造东北亚陆海联运新模式,更好地满足东北腹地机电产品出口和印尼矿产、越南水果进口等区域贸易物流需求,开发面向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RCEP国家的高附加值港航业务,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

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截至目前,大连跨境电商综试区已吸引了众多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包括亚马逊、EBay、Walmart、阿里巴巴等,试验区内的大连天宝集团、大连万马电商等本土企业也在跨境电商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应继续以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契机,扶持一批特色跨境电商平台、电商企业及物流公司,形成扶持跨境电商贸易的全产业链条,以日韩、东盟、澳新RCEP国家为目标,在机电、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等方面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实现市场多元化目标。将综合保税区的保税仓库利用起来,采用“线下保税备货+线上出口”销售模式,创新大连跨境电商出口的途径,推动“保税进口+零售加工”跨境零售新模式实施,支持发展新型离岸贸易,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数字贸易。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强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将大连打造成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对于提振国内外企业在连扩大投资、发展壮大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把对标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问题提升到事关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要完善RCEP服务中心功能,建立全方位立体式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定期举办专家论坛或研讨活动,加强企业运用RCEP能力建设。依托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提升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切实维护企业利益。最后,要加强企业海外权益保护体系建设,助力企业合规开展国际经营,提升国际经贸争端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