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性奇:

为国战死 无憾此生

2025年06月30日

新华社记者林碧锋 赵彩琳

寸性奇,字念洁,1895年生于云南腾冲。他少年立志,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次年便加入同盟会追随革命洪流。辛亥革命、护国讨袁、东征北伐,血与火的征途锻造了他,1923年后,任孙中山建立的大元帅大本营少将录事参军、中央直辖宪兵司令等职。1926年,他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31军参谋处长,1927年任第34旅副旅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寸性奇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12师34旅旅长,率部参加太原会战。

1938年,因战功显著,他升任第3军12师师长,并奉令调守中条山,担任西面阵地防守任务。此后的四年间,第3军12师如磐石般扼守中条山防线要冲,寸将军“屡战屡胜,威震中条”之名令敌胆寒。

1941年5月7日,日军集结十余万重兵,动用百余架飞机、数百门重炮,发动了对中条山的猛攻。东线、北线、西北线友军相继溃退,唯西线寸性奇部如定海神针,死死顶住日军的狂攻。

战至10日正午,寸性奇右腿被炸伤,但他看也不看,只管指挥战斗。在率军冲锋中,他胸部与左肩中弹,腰部负伤,已不能行走。

13日晨,中条山的炮火撕裂了黎明,寸性奇以重伤之躯,指挥余部冲出胡家峪。后至毛家湾阵地上,又遭日军重重拦截,炮火猛烈,夺路不得。寸性奇左腿被炮弹炸断,血染焦土。深知最后的时刻来临,他拒绝拖累部下,从容自戕,壮烈殉国,将四十六载的生命,献给了中条山的抗日烽火。1942年,寸性奇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

早在战云密布的5月初,他已写下给妻子罗树勤的绝笔信:“受命驻防以来,早已将中条山视为殉国之处,自无所惧者。余战死于此,正是军人所应承职责,一生戎马征战,能为国战死,即为余之幸事,可无憾此生矣。”

信中对年近九旬老父的牵挂、对妻儿清贫度日的愧疚,字字锥心,却更衬托出他为国捐躯的决绝:“身后抚恤金悉数捐献国家……吾家本是家徒四壁,汝等度日之难,余何尝不知,然而今日国难未止,汝等惟有艰苦以度日。”

198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寸性奇为革命烈士。2014年,寸性奇入选全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989年,寸性奇将军忠骸荣归故乡腾冲国殇墓园,墓碑由当地特有的火山石镶砌而成,上刻“抗日烈士、陆军中将寸性奇将军之墓”几个大字。(据新华社昆明6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