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期间,陈洪云履行医者使命。图由受访者提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周爱娜〛
“人这一生,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这是我市医疗柔性援疆专家陈洪云对自己选择援疆初衷的概括,说这句话时,她的语气里既有云淡风轻的从容,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两种气质融合,恰如她的行动——表面波澜不惊,内里雷厉风行;看似随性淡然,实则目标如铁。2024年4月至10月,陈洪云在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精准帮扶,带教起搏电生理手术,授人以渔。在援疆期满后,她又利用周末时间“双城通勤”,继续带教,助力团队进一步成熟。这位大连的女医生,以跨越山海的守护,坚定履行“心”承诺。
“娃娃脸”医生以专业赢得认可
陈洪云现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三科副主任医师,近日记者见到她时,她刚忙完手头的工作从大医二院普湾院区赶回来。当天正是周末,但对她来说显然并没有“休息日”的概念,就像援疆期间她一直坚守在石河子,未曾返回大连探亲那样,周末她又主动承担了当地医院科室的门诊工作,为患者看诊解难。
陈洪云清晰记得去年刚接到援疆任务的情形,彼时她还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工作,我市要派出首批医疗柔性援疆专家团赴新疆开展精准帮扶,“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特别提出需要心内科起搏电生理亚专科的医生,单位领导问我愿意不,我当即同意!”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多问任何问题,“没啥好考虑的,这事我觉得有意义,那就去做!”
压力是有的,陈洪云坦言,初见面时当地医院的科室负责人对她这个“娃娃脸”医生的实力心里没底,但很快,她就以一台特别复杂的手术证明了自己,让对方从“怎么来了个娃娃”的疑虑变成“这是派来了一个高手”的感叹。
记者从大连援疆工作队了解到,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的半年,陈洪云带教起搏电生理手术130余例,是科室上一年同期的2倍,为医院培养心脏电生理独立术者2名,指导科室完成从普通起搏器到CRTD的升级手术,引入传导束起搏等前沿技术,完成超声引导下右位心房颤射频消融术等多例高难度手术,填补地区空白。她还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接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参与完成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首例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
援疆期满 周末开启“双城通勤”
2024年10月,陈洪云援疆期满,她也面临更换本职工作单位的情况,应石河子市当地医院的留任请求和患者的切实需求,她选择开启“双城通勤”模式,经常利用休息日往返连石两地。不是每次都能正好赶上大连—石河子的直航航线,她搭乘过经停兰州、石家庄、天津等多条航线,披星戴月赶路成了常事,旅途的劳顿不言而喻,抵达当地后要面临各种状况不同的患者更不必说,仅进入手术室要穿的沉重铅衣对她来说就是极大的考验,但她习惯利用飞机上的时间尽快调整,以确保能第一时间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中。
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从“手把手”带教到在旁“坐镇”给团队起到“定心丸”的作用,陈洪云很欣慰看到所带教团队的成长,也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生意义”的内涵。
陈洪云参与柔性援疆期间,正逢她的女儿备战中考,但女儿对她援疆的选择毫无怨言,丈夫更一力承担起照顾“中考生”的重任,在后方成为她坚强后盾。陈洪云的手机里至今收藏着女儿的一篇写于中秋佳节的作文,题目为《你在,就心安》。文中满满对妈妈的思念与理解,其中一段话尤为令人凝泪——“此时此刻,她虽然没有陪在我的身边,却又实实在在地守卫着我。总有一些人,虽然没有触及我们,却依然照耀着我们。她们逐光前行,无所畏惧,她们无比坚定的背影化作磐石般的盾牌,浮舟沧海,立马昆仑。”这种来自家人的支持,尤为令陈洪云欣慰,更成为她坚持的动力。
现如今,陈洪云减少了“双城通勤”的频次,她做好了继续被受援地需要的准备,也更乐于见到自己不再被需要,这意味着她在当地所带教的团队能够独当一面,而这恰恰是她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润物无声的付出,这种质朴的付出,正是医者使命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