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土话筑牢基层保密防线

2025年04月20日

刘冠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春鹏

春日的辽南乡村大集熙熙攘攘,吆喝声此起彼伏。在金普新区二十里堡街道二十里村大集入口,一群年轻人拿着保密宣传手册,用快板、顺口溜等接地气的方式向赶集群众讲解保密常识。“手机拍照莫随意,涉密信息要警惕”“家长里短能唠,国家秘密不聊”……朗朗上口的宣传语伴着乡亲们的笑声,让这场特殊的“保密课”既生动又深刻。

这是二十里堡街道保密基层宣传队开展“保密宣传进乡村”系列活动的一幕。正值保密宣传教育月,这支由在基层工作的年轻人组成的队伍,在乡村大集、田间地头和村社服务中心,将印在书上的保密法规转变成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乡土话”,为筑牢基层保密防线注入青春力量。

近年来,二十里堡街道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发动驻村选调生、机关年轻党员、返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等青春力量组建“保密基层宣传队”,结合当地群众需求开展接地气的互动宣传,将晦涩的保密法规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话”,并逐步推开“青年讲师驻村包片”机制,便于未来常态化开展“保密乡村课堂”等活动。这既弥补了基层保密专业力量缺口,又通过青年视角的创意表达让保密意识真正入脑入心,构建起全民参与的保密防线。

基层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保密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秘密在基层的安全。为此,二十里堡街道将“双向发力”作为工作重点,既让保密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更锻造基层干部“人人都是保密岗”的专业能力。市国家保密局驻村选调生为50余名基层干部开设专题讲座,专业接地气。通过讲解保密法律法规及常识、梳理三大常见泄密风险场景、剖析“某村会计将文件头遮住拍照发至微信群”等身边的警示案例,以及现场演示文件加密、碎纸机使用等实操技能,实现针对街道和村(社区)工作人员的保密教育“精准滴灌”。

二十里堡街道的生动实践,正是大连市保密宣传教育进乡村工作的一个缩影。在保密宣传教育月期间,市国家保密局在全市推行“保密网格化”管理制度,使这项工作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推进。当百余份手册发放至全市村社,当田间课堂的欢笑传遍山海,当青年宣传队员的身影活跃在大集和小巷,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保密管理体系已然成型。这座滨城的基层保密“防护网”,正随着全民保密意识的觉醒,编织得愈发细密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