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厂史馆”留住金纺往事

2025年04月15日

图片说明

①当年的金州纺织厂。

资料片由百年金纺采编组提供

②当年的全国著名先进班组——金纺二纺分厂细纱丙班一组,连续40年被评为纺织工业部和省、市先进班组。

③厂史馆里的劳模展板。

④厂史馆里史料丰富。

⑤厂史馆展出的实物展品。

⑥“百年金纺采编组”成员李新春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王峰 摄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

留住一代纺织人的“根”

在金州古城东南7里处,有一个建立在昔日闻名全国的大型纺织企业金州纺织厂旧址上的年轻社区,那就是辖区人口1.4万人的金普新区先进街道万城社区。去年年底,万城社区在社区办公大厅建立了一个面积不大但史料丰富的金州纺织厂厂史馆。社区党委书记逯相辉告诉记者:“金纺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很多金纺人和他们的后人还生活在这里。建立这个厂史馆,就是为了让人们有个‘寻根’的地方。”

42件展品见证乡愁与荣光

提起金纺,在大连乃至全国纺织行业堪称鼎鼎大名。这家老企业曾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东北纺织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厂生产的纺织品累计可绕地球86圈,曾是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和全国500强企业。

“我们现在所在的社区办公地,原来是金纺铁路专用线的车站,是当年生产原料进厂的地方。”近日记者来到万城社区探访金纺厂史馆,逯相辉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从事社区工作20多年,与众多金纺老职工相知相识,让逯相辉这个“外来户”提起金纺历史已是如数家珍。

走进金纺厂史馆,一张张珍贵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展品,一下子将记者拉回到老国企的辉煌岁月。织布机的木梭、挡车工穿戴的兜子和帽子、一线员工的茶杯和劳保工作服、金纺当年的布匹样品和成品,一件件静静地摆放在展柜中,悄然诉说着金纺的历史。“这里一共展示了42件实物,每一件都是金纺老职工自发捐献的。他们听说社区要建厂史馆,纷纷翻箱倒柜,把自家有关金纺历史的‘珍藏品’拿出来交给社区。”逯相辉告诉记者。

4位老人整理出百年记事

展馆里,电视屏幕上循环播放的是当年拍摄的纪录片《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生动地记录了全国著名先进班组——金纺二纺分厂细纱丙班一组连续40年被评为纺织工业部和省、市先进班组的光辉历程。而另一件无声的展品更令记者感动,那就是由4位金纺老职工自发编辑整理的《百年金纺记事1921—2021》,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珍贵图片和史料,是4位老人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自费四处走访金纺老职工征集和编辑整理的。4位老人中年龄最大的去年已离世,最年轻的今年也已79岁了。他们既不会开车,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30多万字的文稿,是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写到稿纸上完成的。

为了让记者更好地了解金纺历史,逯相辉将“百年金纺采编组”里相对年轻的79岁的李新春和80岁的臧永财请到展馆。“这是曾经获得国家金牌奖的45×45涤棉细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纺的‘拳头产品’;这是007军工细布,是用于降落伞里层的;你看这个,当年可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为国家换回了大量外汇……”他们指着展柜里的展品,就像家长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孩子。逯相辉接过话茬儿,指着展柜里一件崭新未开封的衬衫告诉记者:“这件‘耐奇尔’牌衬衫,是臧老花120元购买的金纺耐奇尔分厂第一批产品,一直没舍得穿,如今无偿捐赠给了厂史馆。可以说,没有‘百年金纺采编组’的4位可敬的老人,就没有今天的金纺厂史馆。”

纺织人的集体寻根

厂史馆建成以来,自发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既有住在这里的金纺退休职工及其子女,也有从市内甚至外地赶来的老金纺人,还有近年搬来的新居民。有的老人囿于身体状况无法来到现场,就委托子女或他人拍照片和视频,或通过现场视频连线的方式了解厂史馆的情况,往往是说着说着,连线两端都已泣不成声。“有一次厂史馆来了一家三口,他们一进门就无法控制情感,一直哭着看完整个展厅,还久久不愿离去。”逯相辉说,“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国企职工对企业的深厚情感。”

“原来在金纺厂区有个4名纺织工人组像雕塑,名为‘奉献颂’,我想这是对金纺精神的很好诠释。感谢街道和社区建立这个厂史馆,让我们金纺人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也让金纺精神有了传承和弘扬的阵地。”曾任金纺党委副书记的李新春告诉记者。

【馆藏记录】

劳模“回家”活动:唤醒激情岁月

2月20日,万城社区举办了一场“金纺劳模回家,共鉴厂史传承”活动,特别邀请了9位金纺劳模代表回到金纺旧址,参观金纺厂史馆,回忆过去激情燃烧的岁月,传承金纺劳模精神。

在社区的诚挚邀请下,李新春和臧永财两位老人不辞辛劳,积极走访联系金纺劳模,根据健在的金纺劳模身体健康状况,组建了由9位劳模组成的劳模“回家”观展团。他们中有接受过毛主席接见的功勋劳模,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东北纺织局劳动模范和纺织工业部授予的“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有《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纪录片里拍摄的细纱丙班一组第14任组长房秀玉和第15任组长王晶。

活动当天,9位劳模戴着不同年代的劳动模范奖章,手捧鲜花走进厂史馆,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回忆往昔的奋斗历程,讲到动情处,老劳模和现场的很多人都湿了眼眶。劳模单秀英说:“万城社区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金纺厂史馆,将成为传承金纺的精神遗产、血脉和灵魂的基地。”

劳模“回家”活动结束那一刻,一位老劳模的女儿激动地跑过来抓住逯相辉的手,一再对社区组织这次活动表示感谢。逯相辉告诉记者,这位女儿因母亲的身体健康状况,曾多次明确表示反对母亲参加这次活动,无奈母亲执意要来。全程陪同母亲参加完活动后,她对逯相辉说:“感谢社区让我进一步了解了金纺,更感谢你们让我第一次认识到我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电话夜未眠:拨动“金纺记忆”

活动结束后,很多金纺老职工无比激动和兴奋,大家互相打电话交流感想,李新春、臧永财两位老人的电话一直到当天夜里11时还响个不停。此次活动的视频在先进街道的公众号、视频号以及各大短视频平台播放后,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一些移居上海、深圳等地的老金纺人也表示,一定要找机会“回家”看看。金纺子弟曹晓丽说:“没有对金纺的深厚情感,没有点儿信念和奉献精神,是做不成厂史馆这件事情的。”网友王维华在视频下留言:“金纺厂的历史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与梦想,厂史馆的落成让这一切得以铭记。感谢那些为厂史馆筹建付出心血的前辈们,是你们用生命继续书写着金纺精神并让它得以传承。”网友“快乐的旋律”留言:“感谢你们让劳模精神永远相传。虽然我老爸已经去世,我替他感谢你们,也告慰他在天之灵。”IP地址为重庆的网友“大玮”留言道:“我生在金纺长在金纺,也曾在金纺工作过,对金纺有着深深的眷恋。片中的人物都认识,很欣慰一些前辈还都在。有机会回大连一定要去看看。”

还有很多万城社区的新居民,乃至众多曾在其他国有企业工作过的老职工也感同身受。一位署名“外来已退休居民谷素姝”的网友在视频下留言:“了不起的一代精英!祝革命人永远年轻。”网友“静思有我”留言:“我虽然不是金纺工人,但我看完视频泪目了。”网友“文岛”留言:“传承劳模精神,凝心聚力,建设美丽家园。”

结束采访时,逯相辉告诉记者,近期已陆续有一些中小学校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主动联系要来参观,社区将全力把金纺厂史馆办好,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发挥劳模精神这一宝贵财富,把国企的奉献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