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利民谱新篇

2025年03月28日

新华社记者向清凯 汪军 苟立锋

水,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就治水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我国各地不断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书写兴水利民新篇章。

跨流域跨区域调水

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

在以定西市为代表的陇中地区,十年九旱,曾经“苦瘠甲天下”。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专程来到渭源县引洮供水工程工地,实地考察工程建设情况,并叮嘱“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

当时,一期工程总干渠18座隧洞已贯通17座,而7号隧洞遇到罕见地质难题,绕洞法、顶管法等七八种方法都行不通。

“总书记得知这一情况,立即指示水利部派出专家给予帮助。在工程最艰难的时刻,总书记的关心给了我们莫大鼓励!在专家组的帮助下,7号隧洞实施了冻结法,突破了难题。”现已退休的原甘肃省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建雄回忆。

2014年12月,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2021年9月,二期工程建成。目前,引洮供水工程已惠及甘肃5市14区县近600万群众,占甘肃全省人口近1/4,累计引水达11.15亿立方米。

从解决人饮问题到保障产业、保护生态,引洮水的综合效益正在持续放大。

数字孪生技术持续提升引洮供水工程精准调度水平;陇西县引洮水资源高效利用及调蓄水池工程等一批后续项目加快建设;引洮供水工程已累计向河道输送生态水超过3.7亿立方米……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引洮供水工程正更好地惠泽陇原。

【新闻深一度】在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过788亿立方米,引江济淮、引汉济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工程建成通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建设、发挥效益。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工程正加快实施,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增进民生福祉。

城乡同网同质 确保水质安全

地处我国西南的贵州山清水秀,但受喀斯特地貌影响,不少地方都是“漏斗”,存不住水,可用的人饮水源很有限,水质也不安全。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对饮水安全有保障,西北地区重点解决有水喝的问题,西南地区重点解决储水供水和水质达标问题。”

“我们牢记总书记重要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扶贫工程,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大水网’。”思南县水务局党组成员田浩说,“近年来我们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提升水质保障水平,全县建立6个智慧水务调度中心,对供水质量等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

水务部门还开展“从源头到龙头”的全环节把控。2024年,思南县通过安装保护标示牌、隔离网等方式,实现84个集中式水源保护全覆盖;还利用无人机巡河,对水源保护区进行实时监测。

【新闻深一度】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承载着广大乡村的民生期盼。持续推进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等,正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效用水百业兴

点滴节水能生金

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是天山脚下著名的“瓜果之乡”,因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吐鲁番198万亩农业灌溉面积,63万亩的葡萄用水量占到51%,传统生产方式下,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节水,拧紧水龙头的事,是个等不得、拖不了的当务之急。

做可研报告、研究技术方案、招标引进设备企业、制定管护运行办法……经过缜密筹划,2023年6月,吐鲁番葡萄高效节水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建设推进的同时,吐鲁番陆续出台《吐鲁番市葡萄高效节水工程设施建后管护暂行办法》等,聘请水管员专职负责工程运行维护,确保长效运转、管护到位。

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新疆于2023年成立自治区党委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从全区层面统一管理、统筹分配利用水资源。

高效用水百业兴。随着更多水资源的节约转化,新疆煤化工、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发展迅速。就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吐鲁番,一座大型煤化工项目即将投入建设,其每年3000万立方米供水指标正是源于葡萄高效节水的结余。

【新闻深一度】河北拓展商业新模式,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创新发展;黑龙江双鸭山打造矿井水减排行动的示范样板;安徽淮北深化再生水利用配置改革,再造“第二水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各地各领域正大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据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