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一体化实践 全力打造“思政共同体”

2025年01月06日

〚高凯 安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作出部署。要牢固树立“大思政”理念,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有效打破不同教育阶段壁垒,把大中小学校有机衔接起来,积极探索贯通大中小学、覆盖课堂内外、师生共同参与、各方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路径,扎实开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合力上好“示范精品课”,全力打造“思政共同体”。

以“‘大理童心’思政汇”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品牌创建为例,在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大连教育学院指导下,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市九中教育集团民主广场校区、大连市中山区民生小学与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大连市近代史研究所)携手创建了“行走的思政课”——“‘大理童心’思政汇”。“大”与“童”彰显受众群体为大学生和少年儿童的组合,“理”则突出思政课的主题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心”与“汇”就是要达到“一体化”的目标,引领新时代的青少年不仅要坐在一起、心想一处,还要万众一心跟党走。品牌创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突出思政课程一体化内涵,通过“大手牵小手”,锚定“四好四力”目标,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实现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以思政课浇灌青少年理想之花。

打好“组合拳”,让思政课更有影响力。思政一体化要着力构建“融得自然、讲得准确、听得起劲、做得到位”的课程思政,做到项目化运行、品牌化服务。基于思政一体化的视域之下,“‘大理童心’思政汇”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建设,确立了“调查—学习—设计—实践—反思—提炼”的基本思路,通过“项目研究+试点实践+特色打造”的工作方法,推动形成了“班班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生动局面。加强“项目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础理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实践育人体系、教育资源案例库、教师队伍、保障体系、评价体系、文化环境体系及思想政治教育与“五育”并举等专题。做好“试点实践”,遴选有条件的学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段,探索各学段贯通融合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建设;组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小组,先行先试,通过建设小组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建设实践。突出“特色打造”,大力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系统化、一体化设计,将优质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循序渐进发挥特色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

办好“实践课”,让思政课更有凝聚力。思政课程一体化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沉浸式教学,在生动活泼、互动研讨的交流中践行“理实一体”思政育人理念。“‘大理童心’思政汇”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深度开发思政+活动,以思政+情景剧、手语操、朗诵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用好用足用活大连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扎实开展“追寻红色印记”主题活动,利用重要历史事件、发展进程、思想文化的红色地标,因地制宜开辟“行走的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走进大连工运馆、关向应纪念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看一看、听一听、思一思、悟一悟、行一行”,让旧址遗迹成为思政课“教室”,文物史料成为思政课“教材”。

唱好“感情戏”,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引发情感共鸣是思政课生命力所在。思政一体化课程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和需求层次,明确各学段相互衔接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学科融合研究,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教育更契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让思政课学习融入青少年的成长日常。“‘大理童心’思政汇”注重在小学阶段启蒙道德情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建立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直观感受;注重在初中阶段打牢思想基础,帮助学生树立人生发展目标;注重在高中阶段提升政治素养,理解实体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注重在大学阶段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及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融入思政教育,增强使命担当,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引导学生胸怀天下、坚定理想,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分别系大连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大连市中山区民生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