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雷 张祥建 牛志勇〛
近年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在提升港口能级、优化通关效率、拓展空港物流、完善集疏运体系、集聚航运主体等方面成效显著。对标高水平高标准,大连国际集装箱航线及国际船舶运输开放有待进一步拓展,国际航运服务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还要大幅提升。为此,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优化国际航运服务要素供给。一是优化国际航运基础服务体系要素供给。大连港既具备经济腹地纵深和大容量国内市场的条件,又具备优良的港口和岸线、航线条件,适宜发展进出口集散与国际中转相结合的多功能型航运中心,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集聚配置国内外资源要素的开放平台,引领辐射功能强劲的枢纽门户,带动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发展。根据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状,重点优化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国际船舶代理、国际货运代理等高端国际航运服务要素供给,特别是利用大窑湾综合保税区,争取成为国际船舶船籍港,有效提升大连港国际航运服务能级。二是优化国际航运衍生服务体系要素供给。提升航运保险服务要素集聚,推动航运保险产品创新,建设国际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提高产品创新和精算定价能力,加强与国际海上保险联盟规则对接。支持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船舶交易市场推出国际船舶资产及船舶技术产权交易产品,鼓励国内外多元主体共建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大力引进国际级、国家级航运专业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入驻,积极争取国际航运公会在大连设立代表处。
提升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大连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个基础性条件就是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要有一定规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一是大力发展集装箱中转量。大连港具有优越的集装箱中转条件,中转航线和公共内支线主要覆盖东北、华北地区环黄渤海两翼的丹东、锦州、营口、秦皇岛、京唐、曹妃甸、烟台、威海、龙口等港口。大连港要利用“水水中转”这一世界集装箱枢纽港现代化集疏运方式,充分发挥大连大窑湾港批准为启运港退税离境港的政策优势,与这些港口建立“联动接卸”合作模式,对从大连港进出的外贸中转集装箱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联动接卸”监管模式,同时优化空箱调运、一体化通关等基础设施,大幅增加集装箱中转量。二是发展大宗商品“期现联动”转口贸易。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棕榈油期货交易实行对外开放,液化石油气期货交易量巨大,均实行期货交易、保税现货交割,这就为“在岸转手买卖”转口贸易提供了商机。所谓“在岸转手买卖”或“再出口”(Re-export)的特点是货物要进入中间商所在国的保税仓库,再转卖(再出口)至第三国。铁矿石、棕榈油、液化石油气这3只期货指定的保税交割仓库要在大连港综合保税区或保税监管场所内,可生成大量的国际船舶运输、港航物流需求。三是提升大连港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功能。大连港要提升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功能,发展沿海支线运输,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港航物流发展。
拓展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空间。将长兴岛开放口岸和大连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核心区作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空间。2022年10月,大连港长兴岛10万吨级原油码头顺利通过口岸开放验收,作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长兴岛已建成30万吨级原油码头,475万方保税罐区,具有较高的原油运输储备能力。2023年,长兴岛新增11个泊位通过对外开放验收,2024年全区开放泊位数量49个,港口吞吐量达8500万吨。将长兴岛开放口岸扩展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与岛内石化产业基地联动,可有力推动大连港原油转口贸易发展。2023年正式动工建设的大连新机场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同步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复制自贸试验区的口岸管理及贸易投资物流等领域制度创新,支持建设空港、海港全功能型国际航运中心。
优化金融服务。围绕国际航运、国际船舶管理等高级航运服务业,在账户管理、跨境资金结算、资金汇兑、外籍海员薪酬服务等方面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发挥专项扶持政策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项扶持政策效应,加强对高端航运资源集聚、航线网络优化、国际中转服务功能型平台建设的支持,吸引经认定的航运服务各类总部机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国际性航运组织、远洋航线船公司、航空货运头部企业、高端功能型平台(航运数字化平台、船舶交易平台、保税船供平台、国际中转集拼平台等)入驻,支持国际航运服务业集群化发展。
(作者分别系大连市咨询委员、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