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玄 吴云志〛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基业,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着手,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这一系统性跃升和质变,需要依靠改革创新激发其内生动力,以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助推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的如期实现。
深刻领会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显著优势,助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时代,坚持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全面领导,推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现代化教育,能够为立足于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建设教育强国不仅能够推进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着力提升人才竞争力,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还能够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让中国人民享受到既有世界水平又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新时代,我国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实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和支撑性作用,培养和造就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将使我国逐步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动力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来,教育改革发展逐渐向“深水区”推进。党中央始终坚持将教育事业置于优先发展位置,致力于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治理的效能和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和立德树人机制,使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在有机联动中得到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确立,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教育发展事业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冲击与现代化发展潮流的推动下,教育改革策略实施的难度愈发增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挑战及时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科学回答了当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与路径策略,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仅是基于当下教育改革实践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之举。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精神,迎难而上,以更强定力、更大勇气、更实举措不断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增强和释放教育事业的创新活力,以高质量教育事业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把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落到实处
《决定》中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指明方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关键靠改革。”立足新征程,我们必须要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教育领域平稳推进,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把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落到实处。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方式的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决定》将其置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举措的首要位置,意义重大。育人方式改革其核心就是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与教育发展规律,不仅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持续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科学教育促进计划;而且要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完善实践育人方法,强化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还要着重推进育人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强化智能化学习平台等方式的变革,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水平。针对幼儿园、中小学、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等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明确总体目标,探索符合各教育阶段需求的改革策略。幼儿园、中小学要贯彻落实好《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改革。高等教育要持续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要加快职普融通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办学能力。此外,要积极探索国内外高水平合作办学模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持续发展内生动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推动教育布局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结构、高质量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以及现阶段的人口结构相适应。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监督指导工作,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各学校要灵活调整管理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参与,共同推进学校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要构建多元、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大教育督导工作的力度。教育评价改革是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育工作。此外,各学校还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育综合改革的内生动力。
深化保障机制改革,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保障机制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面对人民的殷切期待,通过深化教育保障机制,能够为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保障教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决定》中指出,要“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充分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新期盼,需要加大力度补齐当前教育短板。此外,还应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教育综合改革提供稳定、有力的制度保障,持续提升依法治教水平。
(作者分别系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