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一案例入选全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十佳案例”

2024年12月19日

本报讯(赵百杰 井惠群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宋晓桐 杜杨楠)近日,记者从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连市知识产权局)获悉,在该局的支持帮助下,大连理工大学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方面取得成效,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全域赋能“三链协同”,凝聚创新合力建设“智造高地”》成功入选全国“十佳案例”,进一步助力辽宁省“智造高地”的打造,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据介绍,该案例围绕解决高档数控机床、高端基础件、智能制造及智能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构建了“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三链协同的服务体系及专利信息服务机制,在专利申请、高价值专利培育、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传统高端制造产业进行智能化全域赋能。

案例以建设专题专利数据库为基础支撑,打通成果转化关键堵点,形成核心企业名录,并针对不同的产业集群需求有的放矢地与科研单位技术成果进行匹配,助力科研单位与企业进行60余次深入对接,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20余项,吸引社会投资超1亿元。依据技术链需求制定人才补充策略,对标关键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有能力研制填补我国技术空白的技术人才,建立创新人才库,精准匹配相关技术需求,实现群体技术突破。通过产学研协作整合产业链上的创新要素,形成35项工业母机、零部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清单,助力科研单位短时间内快速全面掌握行业信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在辽宁乃至大连就地转化。

复合材料构件加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毛刺、撕裂、分层等损伤,是重大的安全隐患,也使我国高端装备关键构件应用受到制约。辽宁黄海实验室根据该案例技术清单中的关键技术,研制出低损伤、高效率的系列新型加工工具、工艺和装备,使加工损伤由原来的厘米级降低到0.1毫米内,微元去除和反向剪切的加工损伤抑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交通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铺平道路。

目前,该案例针对“卡脖子”技术,为19项关键技术提出合理化专利布局建议,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实现若干产品首台套应用;助推车载燃料电池储氢气瓶、工业CT在线无损检测装两个项目作价入股成立学科性公司;促进纳米尺度、曲面共形、空间立体系列喷印工艺及装备研发应用。

据悉,本次案例评选活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面向全国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等重要网点开展。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连市知识产权局)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的支持和引导,继续推进大连市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探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更多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成果在大连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