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
〚秦小琪 史诗宇〛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闪耀着理性光辉和时代光芒的科学理论,在我国文化建设实践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于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明确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确立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为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以及国际影响力。因此,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对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
为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提供根本依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深刻把握实践发展与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为涵养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在素养和精神气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也为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提供了根本依循。在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的过程中必须坚守文化自信。一方面,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也是赋予中华文明强大生命力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涵养中开辟和发展起来的。它摆脱了教条化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化模式,是经受住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道路。坚定文化自信,最重要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只有在深耕道路自信的基础上,中华文明才能得以实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保持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底气所在,也是我们在新时代条件下把握发展机遇、攀登新高峰的坚实基础。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文化创新。因此,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实践,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善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吸收智慧,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将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从而构筑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坚持守正创新
为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指明基本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守正创新是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守正创新的原则赓续中华文脉,保持自强的文化心态,为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指明基本方向。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要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方针,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要牢牢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夯实中华文化接续发展、不断壮大的深厚根脉。只有保持守正的定力,方能把握主动、引领时代。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指导和理论基础、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文化根基,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将会迷失方向,犯颠覆性错误。另一方面,要按照新时代中国实际的特点和要求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坚守好中华文化的魂脉和根脉,并不是要封闭、僵化和保守,而是要不断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文明和现代社会相协调,在激发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同时,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推动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
秉持开放包容
为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注入精神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鲜明特征,发扬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积极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是一个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式思想体系,为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活力。因此,在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的进程中,要秉持开放包容原则。一方面,要坚持文明的平等性,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要坚守平等相待、对话包容、和谐共生的文明观,摒弃傲慢与偏见的态度以及文明优越心理,要用尊重、欣赏的态度对待其他文明,将文明差异作为文明发展动力,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相互尊敬中实现自身的当代发展。另一方面,秉持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加强中华文化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在与其他文明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我们应该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中使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因此,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积极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要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拓展全球文化交往,打造文化开放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在内外联动中实现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努力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
本文系大连市社科联重点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体系和原创性贡献”(2024dlskzd08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分别系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